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作 者:付湘屏 (江西省铅山县新滩中学 33459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这是一种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如何把这种先进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它成为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要求,我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估计学生的思维热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面对同样一篇文章,教师的思维热点与学生的思维热点往往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备课时不能忽视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即在阅读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可能性,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当“先生”介绍自己时,“后面有几个笑了起来”,教师可能对这句话感受不深,甚至不以为然,教参也未涉及,可学生就不一样,他们可能对这样的话更感兴趣,而且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笑先生的不修边幅;有的认为这是对先生的不尊重;也有的觉得藤野先生随和,学生不怕他。事实上,学生的回答都有道理,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学生,对这种心理的揣摩比教师来得真切。
  二、重视个性评价导向,学会欣赏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之想说,做自己之愿做。例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请同学们自由提问时,一位基础较差、探究课文时心不在焉的同学站起来问:“珍珠鸟漂亮吗?”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这位同学问得好,正是珍珠鸟漂亮,人们才去驯养它,也才有这篇人鸟相处的动人故事的发生。”课堂上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课后,这个同学红着脸对我说:“老师,我会努力学好语文,只要你不讨厌我。”从那以后,这个同学语文成绩快速上升。这也使我认识到欣赏的妙用,其实,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都不错。
  三、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
  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善于以教师之心度学生之腹,以人为本,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思路要顺应学生的实际心理,切忌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以免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合拍。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五一”前夕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在假期内大摆宴席过十六岁生日。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写了一篇有关作文。
  备课时我想当然,认为大部分同学会反对这种做法,理由很充分:中学生还是消费者,要注意勤俭节约;大摆宴席会沾染不良习气……指导时我振振有词,想方设法诱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否定意见。谁知出乎我的意料,全班43名同学竟有40名同学认为大摆宴席过生日可以提倡。他们认为:十六岁生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值得纪念;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摆宴席过生日已属正常;可以增进亲朋好友间的友谊;平时学习很坚强,借此轻松一下;摆宴席时可以聆听长辈的教诲,甚至有同学认为可以拿红包。事后我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我之所以没有想到这些,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时代在发展,经济大潮的影响大,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让他们树立应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呢?
  四、关注情感共鸣,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它们不仅指学习兴趣、态度、价值、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三者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使学生进入作者心灵,达到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统一,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例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先让学生说说:“你也许有过赖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爸爸是怎样教育你的?你有什么体验?”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
  综上所述,这四条原则都围绕着学生的学,是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概括和升华,如果较好地应用这四个原则,则有希望逐步实现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任务型、应试型的语文课为体验型、自我实现型的语文课,我们期待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语文教学花坛再次开出万紫千红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