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这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并且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培养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需要广泛阅读课内外文学作品,因此,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学生们建立起了充足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更加迅速的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更加深入地探究文学之美,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并且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除此之外,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能够更好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养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一种学习自信,然而,就我国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自主阅读行为,而且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教师们应当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来改善教学策略,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要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开展合理和科学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于阅读的兴趣,并且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于一件事物建立起了兴趣,才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其中,并且取得丰硕的成果,具体到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学生们建立起了对阅读的兴趣,才能够更加自主的去搜集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探索语文的奥秘。因此,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兴趣为基础,教师应当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潜力,敲开语言文学的大门。就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看,他们的自主性比较差,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足,识字不多,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们的特点来开展教学,与此同时,小学生们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于外界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是喜欢故事性强和插图丰富的文学素材,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为学生们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多和插图丰富的阅读文本,从而鼓励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拓宽学生们的文学视野,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可以引入部分课外阅读文本,可以引入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安徒生童话,聊斋志异等等,让学生们中西结合,培养跨文化意识。当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兴趣时,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为他们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阅读,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的故事,并且为他们播放相关的图片和动画,从而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发现文学作品的有趣之处。
三、鼓励小学生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们的创造力比较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们进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能力,构建出一幅图画。小学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他们对于文本的感受能力也是不同的,鉴赏能力也是不同的,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构建一幅立体的画面,不但要获取文本信息,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而且需要掌握阅读规律,建立阅读技巧,从而用有限的时间阅读更多的文本,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和爱好来为学生们推荐新营的文本材料,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这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自信,从而健全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当加强师生交流,班级内部可以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和学习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并且激发学生们的自读兴趣要拓宽学生们的思维空间,组织学生探讨阅读感受,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阅读。例如,在《蜜蜂》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再熟悉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会与课文中的我进行对话,把自己放置到主人公的位置来进行思考,蜜蜂飞得这么低,那他们是如何看到自己遥远的家呢?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四、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我们不仅仅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要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做到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对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们进行大量的阅读,传授给学生们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寻找最为感兴趣的阅读方向,增强读的兴趣和信心,进而全面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状况来开展教学指导,引导学生们循序渐进,善于积累,每一位学生都应当设立一个词汇积累本,当阅读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的时候,应当及时摘除和记录,经常拿出来温习。通过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我们能够把学生们的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强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生字和生词,并且克服一些阅读难点,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延伸课堂阅读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等等,例如,在学习《松鼠》这一篇阅读教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并且结合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为等特征来在脑海中构建对于松鼠的印象,回想自己见过的动物中有哪些动物与松鼠相近,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进行反复阅读,掌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并且理解重点字词。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兔和猫》,并且思考猫和松鼠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和文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晓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5):65.
[2]潘秀萍.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J]. 文学教育(下),2011(0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