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班主任实践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

小学班主任实践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

作 者:李先云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油坊小学 266300)

摘   要: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学校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校园学习中,让德育教育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学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分,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中、融入校园文化中、融入班主任的工作中、融入学校管理中,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够更好地实践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实践;德育教育;现实意义

小学作为基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班主任在日常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也需要把德育教育结合到课堂上,细心传导。现如今的班主任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业,对“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的发展并不上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德”作为首要,可见“德”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尤为重要。班主任就需要多关心学生的言行举止,多关心学生,在学生面前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表现不当的学生需要悉心劝导。
1、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想要极大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需要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养成品行道德的习惯。小学的重点知识课程不多,小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步骤,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主要学习的几门课程中,在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让学生更愿意去接受德育教育。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老师的行为也会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老师的做事风格和做事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做事的方法和态度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老师的日常行为看起来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但是不好的教师行为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2、德育教育融入实践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入德育教育,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高,单调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能更好地吸收德育教育的精华。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带着学生学会去体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带小学生去踏青,去认识不同的动植物。他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不可以随地乱扔垃圾,不可以脱离队伍自己去玩耍,在途中不可以嬉笑打闹,要养成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同学间应互相帮助。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学会道德的养成,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3、校园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学习的氛围给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促进作用,需要把德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校园文化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这四个方面。第一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学校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这都是给予儿童无声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带给学生视觉的享受,身心的舒畅。第二是行为文化,由校长、老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组成,教师的行为给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日常习惯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所有教职工的言行都体现着学校的价值理念与文化。第三是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学校具备有良好的风貌才能保证学习成绩的优秀,对于小学学生的成长有着促进作用。第四是校园文化,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各有各的特色,学校的主旨也会有所区别,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教育性也有差别。在校园文化中加上德育教育,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德育教育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4、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而制定的,用来管理学生的成绩并起到督促作用。如果在班主任管理制度上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需要做到成绩的稳定提升,还需要在遵守制度中对于德育教育的调制,在上课的时候就需要作为一个学生的样子,在自习的过程中需要如何自律,在校园中要如何对待其他师生,在家中要尊重父母以及长辈等都是制度中需要提到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能疏忽,小学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需要老师的多加指引,需要制度的适当限制。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比其他任课老师的多,班主任对学生的成绩上心,让学生知道学习成绩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想让德育教育有着顺利的发展,那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需要上心,让学生也可以明白,原来班主任看重的不仅是学习成绩,对德育教育也是很看重,小学生对希望老师能对自己表扬多一点。这样,对于学习成绩不这么好的学生,他们就会觉得我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我的德育教育做好了,那么老师是不是也会像表扬成绩好的学生那样表扬我呢。那么,是肯定的。所以在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上,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成绩多加关心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进度也需要上心。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需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认为这样子的行为是对的,起到了指引作用。
5、把德育工作融入奖罚管理中
在奖罚制度中加入德育教育。学校管理核心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或许因为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小学生的敏感度较高,老师的小惩罚小鼓励对学生的影响不小,这就需要老师在注重奖罚制度的轻重,在奖罚中家上德育教育,如:学生的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那么就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所以,老师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也尽量不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把批评改为鼓励,这或许带给学生的意义就不一样。
总而言之,小学学生是成长的起步阶段,学生的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为人处事中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加上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的核心任务不仅是学习,学生的成长也属于学校关注的要点之一,优秀的学生不仅是成绩好的,品行也需要好。
参考文献
[1] 阳林. 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反思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4,3.
[2]张榕. 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1,28. 2
作者简介
姓名李先云,出生年月1983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胶州市,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学士  单位:胶州市洋河镇油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