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等生”潜能挖掘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等生”潜能挖掘的思考

作 者:边锦萍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小学校 030000)

摘   要:“中等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常会占到班级的50%-60%,这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成绩不上不下,存在感不高,容易被老师忽略,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信心有时候不足。他们听话,做事谨慎,但并不缺乏智力。
关键词:“中等生”;潜力;期待;自信  

一、背景: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同伴来到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思考:如果老师把自己的期望传递给中等学生,中等学生将会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并对老师的关爱有更多的感恩。如果老师对“中等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和给予更多提问、赞许等行为方式,那么“中等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将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二、“中等生”学习的特点
这部分孩子一般都有着自己的“小聪明”,他们在班里是默默无闻的孩子,听话而做事谨慎,存在感不高,即使偶尔犯错,也容易被老师认为是一个乖巧孩子的小小失误而忽略。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有时候会有些被动,信心不足,上课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但他们并不缺乏智力,如果老师叫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往往能察言观色了解到老师想问的答案。
“中等生”和“优等生”到底有啥差距呢?
1.兴趣不足,学习被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那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首先是第一位的。在优秀孩子的心中,他们爱学习,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可以大着胆子去向陌生的老师提问,可以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可以自己去查找想要的资料,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授之以渔”。而“中等生”学习兴趣不足,所以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会习惯于等待老师给出标准答案,会想着老师总会讲的,对于不懂的问题,也是等待着别人去解决。所以授之以渔,并不能解决他们的根本问题。
2.思维局限,基础扎实
一般优等生的头脑灵活,常常能够举一反三,而且能触类旁通,他们往往多项全能,什么都会,而且什么都好,“中等生”则不然,他们思维比较局限,往往能在老师的讲解中,学会其一,难以由此及彼,不过他们往往踏实上进,肯吃苦钻研,所以常常有一种现象,在高考时,优秀的学生一落千丈,而平时不起眼的孩子,却一跃成为榜首。
3.家长的支持
因为老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尖子生,把焦虑的目光投向后进生,所以在家长的眼中,“中等生”是最省心的,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都能按时完成,在学校不会打架、不会调皮,考试成绩不好不坏,不会因为太差而被叫家长,所以家长常常会忽略对“中等生”更多的关心。觉得只要老师不叫就没有大事,家长会上老师也常常会忽略这一部分家长,他们往往也如“中等生”一样站在别的积极勇跃的家长身后,听一听,看一看,然后就回家。
为了让罗森塔尔效应在孩子们的身上真正起到效果,我特意召开了一次家长会“挖掘孩子的潜能”。家长会上,我把罗森塔尔的实验讲给爸爸妈妈们听,我告诉他们:“这部分孩子真的是最乖巧的,他们很听话,学习也很努力,但是怎么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家长要鼓励他们,给点小奖励,刺激一下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们也十分激动和开心,因为老师重视自己的孩子了,这是他们所期盼的。家长们兴奋地探讨着下一步的行动目标,和老师制定着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家长会后,家长们组织了一个“潜能学生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大家互相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家长们也在互相比,在“中等生”里比出一个高低,我感受到:只有家长和老师都充满了期待,孩子才能真正地在期待中成长。
4.孩子自信心的唤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中等生”是群“听话”的学生,他们能以老师的要求规范个人的行为,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生活。他们奉老师的话为“圣旨”。但是对“中等生”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信心不足。他们既缺少对个人的潜在能力的自信,也缺少他人对这种潜在能力的认可,所以对于老师和家长们来说唤醒孩子们的自信心,挖掘他们的潜力势在必行。
小学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中等生”能模范地执行老师的规范,他们虽然是非观念比较模糊,但是自制能力却较强。因此,成人的引导、奖励与夸奖、赞美能激发他们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自己去完成这一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自信心得到增强。
“中等生”都有正常的智力,只要教师、家长加以重视,他们的“冲劲”绝不亚于 “优等生”。作为一名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他们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将自身原有的才能和天赋充分发挥出来,并体验到自身的价值。鼓励犹如阳光,获得家长的鼓励和肯定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
对于一个“中等生”来说,那种良性的和积极的期望和评价会使其锦上添花。在明白了这种情况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反思自己面临“中等生”时要努力地从他们身上发现和挖掘闪光点,并据此形成我们头脑中对他们的良性的积极的评价和期望取向。

参考资料
[1]中国教师研修网: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教学启示
[2]教学反思:如何引导班级中等生转化为优等生的教学经验
李潇阳.2014-12-26
[3]6138招生网:初中家长必看:浅谈中等生如何变成优等生
发布时间: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