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户”。细细品味,作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法,更要引领他们步入五彩缤纷的习作天地;我们不但要将课堂作为写作学上写作方法指导能力培养的主阵地,还要重视“诗外功夫”。为了让“诗外功夫”成熟学生作文,我开展了一系列作文课以外的活动。正如陆游所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些“诗外功夫”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习作能力。
让学生做作文讲评的主人
如果要问什么做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我想没有什么比作文讲评更好了,它不但能提高孩子在创作的热情,甚至能激励孩子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创造奇迹。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讲评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有两部分组成:学生读,大家评。读的奇效其实就是一种展示,他是得到别人认可的一种途径。评则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对学生作文我一直以星级加评语评价,在讲评时凡是三星的作文通读全文,全班评议,两星的读精彩片段,大家赏析,一星的读老师勾画词、句。这样保证了绝大部分孩子的作文都会被读到,为了保证人人参与、人人收获,我还让孩子们对作文进行评析。点评课上,学生读,同学点评,对我班学生来说,那是一种幸福。
刚开始,台上的孩子读完后,台下孩子只会评价“读得好”“有感情”“很大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引导学生先从字词入手,点出好词好句,在从写作的角度来欣赏、评议。如:写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精彩片段中你最喜欢那句?为什么?那个词用得好?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点评的头头是道,写作业也越来越有又劲了。这种评讲中学生是主角,老师只是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评讲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还让他们在听、评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积累了素材,也学会了写作,作文讲评孩子们都努力呈现最优秀的一面,评讲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因此,阅读是提高习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广泛的阅读,不但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获得思想,习得方法,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要读书先从阅读兴趣抓起,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我注重用多种方法读书激励学生读书:利用阅读课开展读书比赛、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开展多种语文课外活动。如:故事会、话剧表演会、美文阅读会、读书聊天会……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提高阅读的效果,我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佳句美词、品评、模仿优秀习作,使学生受到许多启示。我还精选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和学生一起品悟思想、领会写作技巧,从而培养语感。随着指导引领,学生不但读的书多了,而且养成的阅读的习惯,习作的眼界和思想更广阔了,思想有深度了,有品位的习作也应运而生了。
让多元呈现成为学生的习作舞台
1)班级报刊——我班的习作擂台。
在我班,有一份非常独特的“杂志”那就是我们班的班刊,它是由我们师生选稿,自己编辑,自己写作的一份刊物。实践证明,创办班刊,把学生习作打印成册。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首先,诱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班刊是学生作文展示的小小舞台,每一位在班刊上获得一席之地的学生都会表现出成功感,喜悦感。一篇发表,又带动了第二篇,第三篇的萌生,而看到同伴作文成功了,敬意,羡慕之心油然而生,大家都渴望“榜上有名”。于是“我要写”让班刊成为他们力量的源泉,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班刊上发表文章,我们还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学生拜师学艺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我们还在班刊上开设《信息反馈栏》约请同学对话式评价,是作文成为学生笔尖流淌的真情。
为了自编班刊,我们成立了流动编辑部,小编辑无论是设计,还是配图,选稿都十分买力,大家在班刊的舞台上尽情表演。
自编班刊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是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很快成长了起来。我还积极鼓励孩子向各地报刊投稿。向更高的目标奋近。
2)班级日志 我班的实话实说。
每学期,我都在教室里开辟一块“班级日志”专栏,鼓励学生对所看到的新闻,社会现象,班级故事,事件进行评论,也可以是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快乐分享,还可以就“日志”中的看法“跟帖”。在我班“班级日志”是大家驻足欣赏,谈文轮墨的地方,这是多重阅读与对话的舞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大到国家新闻,小到寻物启事,都在这儿展现,有时“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观点,便成为大家的争论的话题,如:压岁钱.教室卫生……大家谈的兴趣盎然,“日志”中大家的“作文”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其实,上述做法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老套。但一旦把他们组合起来,并坚持下去,其效果如同一剂千年良方,虽每味药材普普通通,但潜心熬制后同样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