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谈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朱永建 (皖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中心学校,安徽 阜阳 2364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等一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协作学习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协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协作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更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协作学习;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工具性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信息技术与协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运用网络协作学习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喜欢热闹、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容易偏激和叛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教材中的知识而愿意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协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营造出共同探讨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研发性。学生在进行初中前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又兼顾基础好的学生对学习不能失去兴趣。把网络协作教学有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便学生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把网络协作学习有效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习知识,提高他们与之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网络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网络协作学习时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给他们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个性化原则,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实现学习路径的自动记录功能。教师在利用网络协作教学模式时要坚持情境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围绕教学内容的问题,并给学生创设思维环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坚持交互性原则,充分利用网络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可以进行学习和讨论的环境,实现多媒体数据交互的集成环境,通过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协作学习的双向交互。此外还要坚持开放性,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协作,收集信息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三、网络协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合理分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把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他们互相交流和合作并得到帮助。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家庭基础情况等。尽量使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把学生分组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集体打字速度赛、制作PPT赛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和惩罚激发各中组学习的积极性,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保持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构建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网络协作学习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教师在实践运用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设置不同的交流平台。如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络上设置论坛版块、微信群、QQ群等,通过这些交流平台辅助教学活动。不同有小组也可以自己组建不同的交流群,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操作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构建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有利于学生把新技能和新信息进行分享,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3.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网络协作学习时,要打破常规的评价模式,不要仅仅通过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网络协作学习的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组织能力、团结他人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进步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如传统的考试形式或者小组测评的方式等,进而保证对学生进行客观而又全面的评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表现学生的优点,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网络协作学习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网络协作教学,因材施教,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永固,李克东.主题式网络协作学习模型及其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46-51.
[2] 笪爱民.浅议中学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协作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5):48.
[3] 李基安.网络协作学习环境[J].外语电化教学,2006,(4):63-65.
[4] 仝广涛.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网络协作教研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王康,曾凡涛.生态化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