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分析

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分析

作 者:陈芳益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历来经济发展现象表明,在众多的经济结构当中,产业投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它影响着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对产业投资结构的分析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随着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该省的产业投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对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该省现阶段产业投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合理实施并优化河南省的产业投资结构。
关键词:产业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比重

一、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基本现状
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总量上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在结构上直接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因此以下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进行产业投资结构的动态分析。
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7年的1165.19亿元增长为2013年的26087.46亿元,是1997年的22.3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34.77%,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5个百分点,其中2009年,河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列国内第3位比2000年上升5位,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4.5%上升到2009年的6.1%。
对河南省的全社会固定资产在三次产业的投资额及投资比例进行分析。从1997年至2013年河南省三次产业投资总额不断扩大,其中第一产业投资相当于1997年的16.65倍,第二产业相当于1997年的27倍,第三产业相当于1997年的16.83倍,但是其投资比例状况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一产业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占比偏小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但河南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2009年,河南第一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5.6%,河南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仍显不足。河南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5.6%下降到2012年的3.8%,据《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这一比例又降为3.4%。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不利于有效纠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发展滞后的不良状况,也不利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结果必将制约河南的工业化进程,阻碍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2001~2012年,河南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逐年上升,由2001年的30.5%上升到2012年的51.5%,上升了21个百分点,占据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首位,且增速较快。但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其中,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投资与轻工业投资基本保持在3∶1, 数据显示,河南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煤炭采选业的投资过高,而对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轻工业投资相对较少。
3.第三产业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2000年以来,河南第三产业投资占比呈不断下降的趋势,2003年后,第三产业产出占GDP比重开始明显下滑,到2010年时仅为28.6%。具体来看,第三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水利、环境、公共管理业。其中,房地产投资近年来稳步增长,已经逐渐成为城镇投资尤其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而对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投资则明显不足,第三产业不合理的投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优化河南省产业投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适当提升第一产业投资比重,进一步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次,要通过投资方向的控制和倾斜,促进农业种植养殖结构的优化,通过投资政策支持,鼓励特色农业的开发,鼓励各地对良种、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再次,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开发及推广的资金支持,抓住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开发,完善相应设施;最后,要建立支持农业投资的政策体系,吸引民间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以改变我国农业投资收益率过低的现状,形成农业投资收益的良性循环。
(二)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积极调整工业内部投资结构
河南应保持第二产业投资的适当规模,避免其继续大幅上涨;同时,抓紧落实对第二产业内部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对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禁止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投资项目。贯彻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区域经济项目在技术改造和资金方面积扶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弥补产业短板,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先导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作者简介
陈芳益(1996-),女,河南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保险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