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思品课教学中“知行结合”的实践与再思考

思品课教学中“知行结合”的实践与再思考

作 者:钟金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一中学 311113)


摘   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思品课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知行脱节,而我们培养的是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因此在思品课素质教育中,应把解决知行脱节的问题作为主要矛盾来抓。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的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以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素质教育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它除了通过备课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达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思品课;知行结合;实践

一、思品课教学必须结合社会实际
初中思品课的重要特点就是思想教育性。但事实上目前中学生中很多人缺乏明确的理想和信念,没有科学的价值观,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分享思想淡薄,性格脆弱。造成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网络教育的前作用弱化,负面作用增大,而以往的那种应试教育难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有效地克服知行脱节,充分发挥思品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正确解决课堂正面教育与环境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实践。
素质教育则要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坚持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家乡实际想结合,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僵死的概念活起来,而且能够使学生思想认识和教学内容方向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2008年我在讲初三思品课“资源与环境问题”时,带领学生到学校前面的河边看看良渚河的现状,沿河走了三、四百米长;再到原来在九十年代污染较重的良渚化肥厂附近一带看良渚河,一边实地见证一边给学生讲当初的河流状况,然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用水实际情况,填写,现归纳如下:
这样—来,教材中有关“资源”与“环境”的知识与学生每天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真实事实紧紧联系了起来,很快就掌握了这两部分内容。
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都需要实践的锻炼。如果离开了观察、分析现实,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亲自体验,光靠纸上淡兵,必将导致思品课学习中的知行脱节。为了达到思品课行为养成的目的,必须要止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当我们学习九年级“改革开放”的内容及发展与取得的成就时,我事先将同学们分成5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去采访已退休的八十年代末的原乡镇领导、九十年代的街道领导和二十一世纪的街道领导,请他们谈谈各自执政时的本乡镇工农业生产状况(80年代末、90年代、00年代的,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全面铺开及发展取得成就时期),另外两个小组派出去分别寻坊八十年代末和00年代的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了解我们街道人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幅度和储蓄总额的变化。另外还请了退休教师谈谈90年代、00年代的学校状况,再让学生看看今天的校园,特别是酝酿中的未来中学校园概貌。这些同学得出了一个共同结沦:改革开放使我镇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蓬勃尘机,也让本镇人民的口袋越来越富足,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通过上述这些活动,同学们深刻地懂得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都是靠了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贯彻执行,尤其是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五年使我们国家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目前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就将书本理论与家乡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知行结合的统一。
二、思品课教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学校地处104国道边,校门离国道只是几十米距离,交通发达,集镇繁忙,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多,无形中增加了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学生思想比一般的农村或城镇中学的学生要活而复杂,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学生的教育。
1.利用德育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良渚先人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先河,江泽民曾称赞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成立于1994年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就坐落于我们学校附近,我们把博物馆列为我校的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充分了解良渚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及祖国日益发展的崭新面貌。
例如:举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在十·—前,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博物馆举办的“新中国六十五年成就图片展览”,那一幅幅生动而真切的画面,那一组组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就数字,让学生看到了祖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幸福生活,有一位同学说“我们的祖国真伟大!”还有一位同学说:“以后我长大了,不去美国,就留在中国”(这位同学在上课谈理想时曾说过长大要移居美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学雷锋活动,贯彻落实知行结合
我们学校有几位老师都是自发自愿在社会上无偿献血的。吴老师是一个登山爱好者,每当他有空上街或偶遇采血车的时候,都会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累计献血已经达8500多毫升。还有,谭老师不仅经常捐款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特别令人感动的是2013年为香港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朴素而真诚的老师,崇高的情操和品质无须多少语言,却一切尽在他们的默默奉献中。自己学校的这些真实的感人事迹,就是活生生的教材。
806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学雷锋小组”两个星期一次去街道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做事,同学们自带工具,有打扫房间卫尘、拖地板的、有擦门窗玻璃的,有拆洗被子的;大家不怕脏不怕累,干得满头是汗却不亦乐乎,这个活动一直些持了两年多,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当我讲课讲到“向雷锋同志学习”,时,正好用这个同学们身边活生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觉得做好事,学英雄并不难,今后应该向先进人物更好地学习。
通过上述几次较为典型的活动及其他类似的一些活动,如拾金不昧,捐款捐物义务劳动等,都是雷锋精神在我们学生身上的最好体现,也正是思品课要求的知行结合的最好见证。
3.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贯彻知行结合
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可塑性比较大。所以对他们进行积极有力的宣传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用校园内,同学中的真人真事来宣传,效果更好。例:当我上“学习是苦乐交织的”一框时,就把我校07——09年连续三年考进杭州高级中学的三位同学的事迹,尤其是他们如何勤奋学习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并请了一位我一直保持联系的学生介绍了经验,用微信截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仔细看,懂得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勤奋学习,打好基础。去年考入杭高的那个同学说“我就是在看了学哥学姐的事迹后,更下定了勤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鼓足勇气进行学习的。”还请了我曾教过的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的唐国林同学在我们的校报上写了—篇关于学习方法和体会的文章,介绍了当年自己如何勤奋学习以我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中,后又继续努力终于才会考取西南政法大学的好成绩。同学们看后听后,明白了一点,只有从小勤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来才能有所作为,虽然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当自己取得点滴进步或考上理想的高一级学校后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快乐和十分的充实感。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的确有了明显进步。完全明白了“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这一观点。冯同学所在的907班从初二学年会考中的成绩到毕业成绩及其在年级名次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三、思品课教学必须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我们学校紧邻省城杭州交通便利,因而外界消息、社会各种新闻都会很及时地了解,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为活跃和复杂,教师不易把握,加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很不稳定,变化迅速等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因此必须经常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用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去教育学生,效果可能会好些。
l.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思想贯彻知行结合
初一学生刚进来不久,我教了两星期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在一些行为规范落实上做了问卷调查。一年教育以后,同样的内容再作调查,但结果却不一样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第一次调查出来以后,看到了学生尊敬、孝敬不够,讲卫生、爱公物的意识不强;就餐秩序差。节约用水观念淡薄。因此,在初一“思品”课教学时,我重点突出和强调的是行为落实。思品课不光光是背背概念、问题就可以,也不是光看卷面分数就能判断好与差的。考试分数高不一定是个好学生,题目背出来不代表做到了。关健在于学了以后要改正原来不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中体现出来。事实证明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规范落实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思品课的知行结合目的也就达到了。
2.利用好人好事教育学生,贯彻知行结合
对广大学生来说,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虽可敬,但不近。学起来感到有虚无感,因此往往效果不佳。鉴于这种情况,我就注意学生身边发生的虽平凡但可称赞的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让学生觉得真实,接近,可行。比如:我校07届三(2)班有个女生闻同学在上体育课时意外受伤,为了不让功课拖下来,坚持每天来上课,但行动不便,于是该班同学争先恐后都来帮助她,为她去食堂打饭,背她上医务室打针、换药,教室在三楼,一天上下多次楼梯也都是同学们背上背下才完成的。当时我主要教初一学生,因此马上把这个自己校园内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说给同学们听,大家都觉得三(2)班同学特团结、友爱、勤奋互助,决心要从小事做起向他们学习,或许后来806班的“学雷锋小组”的成立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先例吧。
岁月如白驹过隙,三年一晃而去,从08年到17年,从初一到初三,带了整整三届,师生之间十分熟悉,9年的教学教育,我始终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每学期考评一次,综合评定学生的知行结合状况。看来,这样做的结果比原先单纯强调学习分数要好得多。这几届学生全部上了高一级学校。9年中无—人次受到学校任何处分,比前几届都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共有92名学生考上余高、余二高或杭高,超过前两届的80名、81名。我的思品课(社会)成绩最好的907班及格率100%。A级率达30%。
通过一轮又一轮三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认识到加强学生的知行结合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改变原有对思品课不正确的认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行结合,尤其是我们政治教师,因为知行结合是思品课教学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思品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年
[2]《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张庆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素质教育——中小学的主旋律》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3
[4]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