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进行了探讨,认为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用趣味性的语言来驾驭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设游戏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
关键词:情趣;课堂;低年级
人们看一部电影,看一场戏,往往会忘记了自己,如同置身于电影和戏曲之中,被那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课堂教学虽然不同于电影和戏曲,但是一个好的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正所谓“教学未见情趣,必不乐学。”富有情趣的教学,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不但从素养的角度强调了语文情趣问题,而且以人为本,强调语文的人文特点已成了语文学科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让情趣回归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呢?
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制力不强,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上课刚一会儿,就开始说话,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前后左右来回动。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这群低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要想让他们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专注,使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应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结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一、丰富教学情境,让课堂生动活泼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也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创造一个愉快的、生动的、活泼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这课的生字时,我说“老山羊的菜地里有一些白菜没有收完,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帮忙?要认真努力学习才有能力去帮忙哦”,当学生都表示特别想去帮忙的时候,我就教学几个写在白菜卡片上的生字。我发现效果非常好,几个生字都会认,我就趁热打铁,我说“小朋友们这么棒,还有几个生字宝宝想跟你们交朋友呢?你们看是谁?”于是紧接着就教学了几个“我会写”的生字。我发现学生好像都特别积极,因为他们都想去帮老山羊收白菜。紧接着我为了巩固教学成果,设置了一个“收白菜”的游戏,正是因为我创设了一个帮老山羊收白菜的生活情境,所以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堂课气氛热烈。
又比如我教学《两只鸟蛋》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孩子取下两只鸟蛋,在妈妈的教育之后,送还了两只鸟蛋。鸟蛋凉凉的,真好玩,怎么会舍得又送还给了鸟妈妈呢?这首诗的重难点应在第2节,妈妈的教育。妈妈的教育内容有两点:一是“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二是“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两只鸟蛋怎么就是两只小鸟呢?感觉不深,那么我们通过图像来展示给孩子小鸟由蛋中孵化而出然后长大成鸟的过程,帮助孩子理解并感受“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再配段轻柔温馨的音乐,给孩子们带来一点可爱的感觉,从而萌生喜欢、不忍伤害的情感。接下来如何让学生能与诗中取鸟蛋的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设身处地地感受到鸟妈妈丢失两只鸟蛋的心情,于是“焦急不安”成了不得不抓的词眼。什么是“焦急不安”呢?我们来呈现鸟妈妈找孩子的情形,再配以声响,将孩子带入那种情境之中。边看边听边想:鸟妈妈发现两只鸟蛋不见了,她在叫什么呢?“她在家的周围找孩子,她在叫‘孩子呀!孩子呀!’”“谁偷走了我的宝贝,还给我,还给我!”我趁机综合一下孩子们的发言:“鸟妈妈在家的周围飞来飞去,她叫着找着,真是焦急不安。”孩子们理解了“焦急不安”,感受了鸟妈妈的焦急心情,那么,男孩听了妈妈的话,因同情和体谅而送还两只鸟蛋,同学们就能感同身受,理解了后面两节的内容,读起来就能产生真情实感了。
只有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诱导下,学生才能活泼、生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
二、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孩子快乐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语言魅力来让学生“乐学”。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为什么一部分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平淡无味,如白开水一般。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好之”“乐之”,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能够用风趣的语言及时激越。教师的思维与情趣应当像安装在发射塔上的宇宙飞船,一触即发,一飞冲天。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更是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的风趣的语言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风趣的语言能够给枯燥的教学带来笑声,能够让他们在学习当中得到乐趣。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写“吃”字的时候,容易在横折弯钩上多写一横,我就跟那几个学生开玩笑说,“那多写的那一横就像一根棍子塞在嘴里,那还怎么吃呢?”学生听了笑笑,点点头说“要把那一根棍子拿出来才能吃得香。”从那以后我们班学生写“吃”字再也没有犯过错了。幽默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又比如我在教学“纸”字时,为了不让学生在右下方多加一点,我就这样告诉学生:“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是不容许有污点的哦。”在教学“饥”字时,我是这样教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只吃了几粒米饭,肚子肯定会觉得饿的”。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可见,教学时,将枯燥的词语教学,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程度,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创设课堂游戏,寓教于乐
苏荷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地运用游戏,创设生动乐学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眼、耳、手、足、脑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使学生在畅快的笑声中,兴味盎然地吸取新的知识,而且印象较深。如我在教学字母时,让学生做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课前我将26个字母大小写,分别用卡片写好。一组同学持小写字母卡,一组同学持大写字母卡。然后让持小写字母卡的学生去找持有大写字母卡的同学做朋友,最后宣布获胜小组并加以表扬。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效果很好。又比如我在教学一课生字或词语时,为了巩固效果,我会设置“开火车”的游戏,“火车火车哪里开?”孩子们抢答到“火车火车这里开!”“这排火车开起来!”横排,竖排都行。如果认读非常顺利,我会说这一列车开得很稳很快,如果有个别学生有困难,我会请人帮忙修火车。解决疑难,再接着开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偏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成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
游戏化教学是现在一种新兴的、易于接受的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巧设游戏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习的内容变难为易,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感兴趣的东西。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被这游戏化的教学充分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较好地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必然会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较好地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我们教师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驾驭课堂,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我们教师能巧设游戏丰富课堂,用爱和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必然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乐学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