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分组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教学法;数学课堂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知识掌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使用分组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特点,把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在不同的阶段,每个学生所担任的职责不同。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得到不同的体验和锻炼。在进行分组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使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合作,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二、分组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互相尊重,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础。教师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让讨论得以顺利的进行。如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对于a×c+b×c=(a+b)×c这个规律,我们经常举一些例子来进行说明。在揭示乘法分配律[a×c+b×c=(a+b)×c]时,我们以往往往列举一些例子,如:3×8+4×8=56,(3+4)×8=56,所以3×8+4×8=(3+4)×8;16×100+14×100=3000,(16+14)×100=3000,所以16×100+14×100=(16+14) ×100等,但是这样得出的公式,学生虽然也能掌握乘法分配律,但是没有体验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因此学生的记忆并不深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举一些实例来提示乘法分配律。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有的采用的上述方法,也有的采用的是乘法的意识来对乘法分配律进行理解。如7×85+3×85,可以看作7个85+3个85=10个85因此7×85+3×85=(7+3)×85,于是便又出现了7×85-3×85=(7-3)×85。通过分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进一步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激发小组学习动机
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长度测量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或者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测量生活中接触的物品。学过亲自测量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测量 ,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难点,师生共同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在商店中有各种食品和饮料,每瓶矿泉水2元,可乐3元,饼干4元。现在小明有25元,请同学们给他提供一份春游的食物等。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分组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意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所使用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对新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教具,让他们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拼出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等,让学生通过探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合作成果展示给学生,然后再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完善,进而把小组的想法加以延伸,使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认真探究,与人合作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义坤.初中数学“分组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分析[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3,(7):59.
[2] 罗利恒.“兵教兵”小组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218,246.
[3] 李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应用[J].中外交流,2017,(35):244.
[4] 陈英.分组讨论教学法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