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试析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作 者:吴国华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 274300)

摘   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这就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情感进行教育,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字: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发育上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在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人生态度上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固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这一阶段教师能够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的思想和观念。情感教育则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同时情感教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和教师或者作者之间的感情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情感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信息。教师还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当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情感教育,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非常大的升学压力,语文成绩也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一项学科,但是语文成绩的提升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阅读学习陶冶语文素养来实现的。学生们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往往急功近利,认为考试前看看课本记记词语,临场的发挥更加重要,所以平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其他学科上,甚至占用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对于语文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提升,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虽然重视,但学习的热情和力度却非常低,对于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
三、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引发学生情感的情境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情感教学过程当中由情入境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情境和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分析其中存在的表现手法和语文知识。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当时的革命形势以及毛泽东的雄心壮志进行介绍,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那个革命激情高涨的峥嵘岁月,进而进行文章的解读,着重强调那些具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语句,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字面意思和内在含义,双层次解读诗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加上前面情境的铺垫,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诗句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掌握语文知识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在考试的时候如果遇见类似的古诗句分析,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分析其中的方法和情感,正确地进行题目的回答。
(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当中,文章诗词中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体验,两相结合,潜移默化,利用文章中的情感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理想和价值观念。例如在教学《月是故乡明》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的一两个场景,让学生们回忆自己故乡的美好,将学生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家人的眷恋之情引发出来,让学生能够重视对于故乡的感情,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小家大国的热爱情怀。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字里行间存在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艺术之美,进而掌握作者行文走字的技巧。这样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写作时候的语句理解和词语运用能力,更好的把握行文节奏,使写出的作文生动而富有感情。
(三)抓住契机实现对学生情感教学的升华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和高尚的社会理想,因此教师在实现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应该抓住适当的契机,引发学生进行深思,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让他们从主观意识上重视创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让情感教育的过程能够有非常好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多做准备,能够将文章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学生们的思绪和情感,从文章过渡到生活,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的升华。例如上文提到的《沁园春·长沙》,教师在讲解之后,可以将其引渡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想追求之上,让学生们也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思想和激情,激励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充满自信进行学习和生活,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艰难,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的应用需要教师课上创设引发学生情感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生活体验,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在情感上实现升华,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雪涛.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学周刊,2017,(14):172-173.
[2]刘河生.探讨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3,(04):125-126.
[3]赵涛.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