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

作 者:李卫富 王春红 李有荣 朱斌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第一中学 65120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

李卫富   王春红   李有荣   朱斌   董加发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第一中学   651200)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有效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围绕建立课堂教学数学思想的途径以及策略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想;方法

1、引言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各学科教师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将数学思维发挥到最大化,创设条件并引领帮助学生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思维方法来进行学习交流和思考,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必须从以传递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使其能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2、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概述及建立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首先是数学学科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学习源自学生生活与成长的需要。因此,建立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之一。但是,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困难的问题往往都能比较顺利的解答,可一旦让学生独立解答时,哪怕是更简单的或相似的问题,学生都难以进行,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找出问题解答的思维入口,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思考。因此,面对问题时,教会学生如何数学地思考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应用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教学时,不仅仅要呈现清晰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呈现出具体的思维过程,向学生呈现如何探索问题解决的思维入口。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收,吸收和消化,将数学问题应用于学生的学习解题以及实际生活中去,发挥数学的实际作用。
3、课堂教学建立数学思想的途径及策略
一堂数学课是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趣味,不仅仅在于完成了多少数学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一定的数学问题研究方法。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着重渗透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与观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主要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像、数据分析等数学思维。本文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换一种说法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教材里提供的问题还是课堂教学上的习题、考试的试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去掉了生活化的一面留下的封闭式习题,将数学和实际生活分割开来。所谓换一种说法,即是指把问题或题目数字化的语言转化成为自然的语言,同时反过来,把数学在日常自然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提炼成典型的数学语言。通过相互的转化,不仅使数学问题浅显易懂,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体验,使抽象的数学思维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抽象以及数学建模思维的建立。
3.2数形结合及图形的利用
图形是有别于语言的一种独立系统,能够很容易帮助记忆,对于公式类和几何类的数学教学来说,图形更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和解题。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方法。《函数》、《直线和圆》、《线性规划》、《导数》、《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章节中的教学都涉及到。比如函数的性质,根本不需要区背诵,只要知道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之间如何切换和相互转化,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解题。因此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能单单从文字来阐述数学问题,而将数字与图形相结合,不断引导训练学生进行直观想像建立多维度的数学思维模型。
3.3多引导学生问为什么
理解题目才能更好地解决题目。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通常与其不能很好地理解问题有关。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恰当地引领,通过引出问题来促使学生自身的思考,问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是看学生思维背后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化简?为什么恒成立问题要分离系数?等等。切忌华而不实的提问,如“是不是”“有没有”,听起来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深入思维。通过提问和引导提问的方式主要训练学生加强逻辑推理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4问题的总结与讨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自己要总结,还要引领学生自己来总结。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有教有学才能教学相长。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视角远远不如学生之间的视角差异小,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沟通,因此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更容易让每位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更顺利地交流沟通和总结。通过不断地总结与讨论问题,从个性中发现共性,让一道数学题变成一类数学题,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梳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训练学生对概念和题目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到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使学生建立从繁到简的数学思想。
4、总结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学科之一。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能指导生活,为切实体现这一目标,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进行数学地观察,数学地思考。
参考文献
[1]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戴进枝 西部素质教育 第2卷第8期 2016年4月
[2]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杜中良 才智 2013.6
[3]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林静 时代教育 2014.7
[4]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函数奇偶性教学为例  徐桂兰 学周刊 2015.9
[5]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陈敏、吴宝莹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5.04
[6]上好课有效技能 孔凡哲等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