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十分关键的学科,学好数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数学课堂的开展方法,把握好课堂导入工作,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本文就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对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课堂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只有做好导入环节,教师才能够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且让学生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不断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们更加具有方向性地开展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新、旧知识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当前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 课堂导入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这部分教师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影响,固守着原本的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课堂开始之前,无法采用过渡性的语言来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程的要点。教学导入工作让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与此同时,由于语言缺乏趋势性,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不能够被老师所吸引,课堂参与程度偏低。
2. 导入流于形式,偏离教学目标。有一些教师所进行的课堂导入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课堂导入内容往往牵强附会,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泼,制造课堂氛围,然而却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当节课堂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这样会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同时会造成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教师应当深入发掘课堂导入的相关工作,明确目标,让学生们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3. 忽视学生认知特点,难以把握时间。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时间,他们比较倾向于刺激性较强的事物,而且注意力不能够做到长时间集中,往往浅尝辄止,教师的课堂导入应当简短而且有趣,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
4. 课堂气氛压抑,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合作的过程,两者必须要紧密配合,才能够达到高效的教学课堂,然而,就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而且,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敢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不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有效策略
1. 导入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新课导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教师们必须要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与此同时,数学课堂导入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应当随机应变,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调整,要充分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开展课堂导入,灵活选择导入方式。导入过程应当充满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们的发散型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也要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生活中有那些三角形呢?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科普三角形稳定性在建筑中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认真解读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一系列手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且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性,从而让课堂氛围更加活泼与和谐,这有助于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让学生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小游戏,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导入时应当增加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增加师生互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思想状态,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置导入内容和导入形式,充分尊重学生们的课堂主导地位,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中对称图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的课堂导入,同学们喜欢剪纸吗?你能用三分钟时间修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然后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所剪出的图形,有的同学是直接修剪纸张,有的同学则是把纸对折后再进行修剪,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剪纸进行分类,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教师应当为学生们留出足够的讨论空间,从而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活跃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来设置课堂导入方式,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充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知识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检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J/OL]. 现代交际,(2017-06-12).
[2] 梅亚平.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问题及其对策[D].鲁东大学,2014.
[3] 霍秀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09.
[4]罗玉贤.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探讨[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105-107.
[5] 夏宗政.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教学案例分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1):109-111;115-115.
[6] 刘晓东. 小学低年级数学新课导入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