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 者:李美霞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人民路小学 274511)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小学语文则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资源,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动力。素质教育具有广泛的思想内涵,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实践模式,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多项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定位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地发展和提高,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完全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降低。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形式上采取应付的方法,无法把理念知识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不上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新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来源,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蓝色的树叶》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树叶的颜色,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板书蓝树叶,然后在蓝字下面加一个重点符号,当学生看到题目后,就会产生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再如在进行《春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要求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或者疑问提出来,课堂中学生就会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通过归纳,学生提出了几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如春眠不觉晓,说明睡得很香,是早上睡得香还是晚上睡得香;花落知多少,知是知道的意思,作者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通过教师引导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兴趣,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鼓励,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创造性的心理体验,激发新的创造情感和动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营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精彩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具有故事或游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一个杯子里面装少量的水,然后杯子放在讲桌上,用一个短一点的粉笔去够杯子里的水,让它够不到水;然后教师再把桌子上的准备好的石子放进杯子里,发现水位升高了,再把粉笔伸进去,就能够碰到水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想像力丰富,有着巨大的创新潜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对学生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诸葛亮在三天后真的造出了十万支箭后,周瑜会对他有什么态度呢,通过引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活跃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能够推动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充分利用教学教材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敢于创新,通过现实的训练,唤醒学生的想像,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教学时,教师在学生领会了文章的寓意后,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培养他们的想像和创新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猜测,敢于创新。同时还要发现学生的优点,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敢想敢问,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于琼.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散文百家(下),2016,(9):130-130.
[2] 周泽坤.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交际,2016,(15):124.
[3] 宋松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8):203-204.
[4] 晏生辉.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383-383.
[5] 于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59):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