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从空气的知识到水的知识,无不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教育的因素,有计划、有目的、不失时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但这并不是把环境教育的内容强加、硬塞给学生,而是合理科学地运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版面,使环境教育顺其自然深入学生的内心,以增强学生们的环境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兴衰的使命感。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有关环境的知识还比较薄弱,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如讲到大气污染物的内容时,应给学生讲清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产生、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产生及中毒后如何应急处理等。并由二氧化硫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的形成危害,如水稻等农作物死苗、建筑物、桥梁、古迹都遭受酸雨破坏,造成巨大损失;讲到《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节时,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就可以给学生讲讲“赤潮”现象和“水俣病”事件。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真实的案例中,学生会有更真切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和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保护空气”一节中说到“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同时,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第30页左图以发人深省的幽默漫画为主线索,引出了”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专题的学习。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全球水资源概况与分布、水污染、水的自净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有关“水”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又如:草原的开垦、森林的砍伐,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中缺氧,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62页对水的污染及防制已作了明确的阐述:“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如,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该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须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四、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环保措施
我们都知道污染源于我们的生活,根据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环境污染是可以控制的。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避免像水俣病事件、痛痛病等事件的发生。(二)节约能源、调节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开辟新能源。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提高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催化效率等。(三)加强环境管理,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产和使用。(四)回收可利用的旧物品,制造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光解的或微生物降解的塑料。(五)大力发展绿色植物,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等,还地球山清水秀的本来面目,恢复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六)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做好“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总之,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环保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渗透环境教育,使他们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