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

论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

作 者:杨洪敏1 鞠红云2 (1.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完小 264317 2.威海技师学院 264300)

摘   要:在近年来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学延伸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外拓展的实施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重视,也是死发展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传统课堂的不足
(一)课堂学习氛围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知识枯燥无味,所以会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导致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会主动回答,甚至有可能一问三不知,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学生和老师都不开心,长时间下去,学生都抵触语文课更别提学习效率。
(二)学生心智不全、思考能力开发不足
小学生启蒙的关键一步就是小学语文教育,而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语文课堂。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都无法有效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不能完全的开发心智、能力,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这将会是贻害一生的开端。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三)掌握不了基础学科,高阶段学习无法进行下去
小学语文教育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教育夯实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基础打不好,那么大楼是永远建不好的不能将小学语文教育巩固好,则必定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到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夯实基础,在学习的道路上努力走的更远。由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多种缺点,它的影响可能危害学生的一生,因此构建新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也必要,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的重要举措。
二 简析现有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特点
(一)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外拓展
在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的过程中,一般教师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额积极性。小学生对外界未知事物是很有好奇心的,并且同学们对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富有好奇心,所以在课外教学过程中及时抓住事物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只有这样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 建立一种自发的语文思维观念,一趣味性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实现课外拓展活动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学习语文。
(二)实践性的小学语文课外拓展
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和明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工具性的特点,语文学习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日常交流中。这样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语言学习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所以,语文课外拓展的实质性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课外拓展学习方式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实施策略建议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策略不应该单一化,模式化的,在课外拓展课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去探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一)与自然和社会相融合的课外拓展
在小学语文课外拓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认真观察并且及时的做出正确的指导和改正。语文课外拓展实践就是要和大自然和社会相融合。如果学生一直被保护在学校里不能去外面接触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就无法获取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接轨,也就无法获得语言实践能力。课外拓展课程就是要破除传统课堂实践性和体验性不足的弊端,将语文课堂与外界大自然和社会相融合。
大自然往往是小学生最喜欢亲近的事物,所以课外拓展课程可以将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体验大自然四季的景色变化是否与书中所描述的一样如诗如画,将鸟儿的鸟鸣与古诗词中的描写作对比,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并且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对大自然相关的课文,如《巨人的花园》《夜莺的歌声》《桂林山水》《触摸春天》 等课堂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自然紧密相连。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就更加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去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在经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后增强学生自身的感受与领悟能力。与大自然相比,社会生活更加的具有实践性,在社会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余时间里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并且总结出自身的感悟。例如,课外实践可以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者特色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所列物品的了解和访问来亲身感受,这样的实践活动肯定能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后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记得培养学生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在初中时期处于阅读能力构建的初期,一个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这些初中生们日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在最初接触阅读时很容易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只听不做”,这会使得孩子们在阅读课程结束后就将所学内容忘之脑后,阅读课程的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督促学生们做笔记,查字典,逐步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面对重要的句子及词语,及时标注。
(三)布置具有个性与延伸性的课外作业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在语文小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而不去完成作业的现象。这样才能使不同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对作业进行选择,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并且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小结
小学语文课外拓展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潜力。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应该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夫芝. 论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实施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8):72-72.
[2]陈秀春.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策略[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9):124-124.
[3]周明.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的有效性[J]. 新课程·上旬, 2014(5).
[4]张小凤.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3(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