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谈中学美术如何改进课堂效率

谈中学美术如何改进课堂效率

作 者:郭 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川二中 )

        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 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 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 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 目标相颉颃。具体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 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 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 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实在可悲,岂容延续。我的班级里有个学生,在一次家长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课本上用画了许多卡通人物,虽然画的横七竖八,但也颇有几分童趣。家长本来想批评孩子不要在课本上乱写乱画的念头顿时无影无踪了。孩子是不是有画画的天分和兴趣呢?于是就询问孩子,孩子承认喜欢画画,忍不住想画出来。这个家长非常高兴,却又告诉孩子喜欢画画是件好事,但不要画在课本上。不久就给孩子在少年宫的儿童绘画班报了名。没过多久,这个小学生在绘画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获得了市里绘画比赛的奖励。这就是做家长的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当初这个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莽撞地批评指责的话,那么这个学生的绘画爱好也就埋没了。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 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笔者认为,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 ,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教学方法的优化。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正误法、电教法、口诀法、填空法、归类法等。教具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会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石膏教具等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是幻灯、录像等。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像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挂图可用现成的也可以课前自己绘画制成。影响美术课堂优化的因素当然不止以上几点,像教师的素质、师生的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等,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笔者认为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这些 本质因素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 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