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作 者:姬丽丽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天平街道中心小学 271000)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以促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年龄特点,把教学工作和小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一、 创设生活情境 , 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好的动力之一,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基本保证。此外,作为一种积极的内在情感,兴趣是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给小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深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多多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去观察 、发现 、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深他们对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比如在进行数学除法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假设这样一个学习情境 :奶奶从市场上买6个桃子 , 要分给自己和爸爸妈妈一块吃,如果是你分,怎么样才能做到公平?这样分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立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还有在“认识人民币”课程教学时 ,我们通过利用多媒体 ,播放人们在购物时付钱与找零的相关情景,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这样的情景,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他们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还能促进他们对探求数学知识的浓厚欲望。
二、结合生活实际,努力开发教学资源
伴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单纯依靠数学教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如何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质量,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所在年级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举个例子来说,在指导学生认识读大数一课时,其中存在的难点是数的中间与末尾 “0”的读法。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些卡片,并在卡片中标注一些生活常见的图片及其相关数据,并在课前把这些卡片展示给学生以供他们提前进行预习,然后在上课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熟悉图片并熟读相关数据的数字,在学生基本掌握数字的读法后,教师可以随机拿着相关的卡片到学生面前进行提问,如“喜玛拉雅山的高度怎么读? ”、“京沪高铁的长度怎么读? ”这种寓教于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字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学以致用, 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运用于生活。教师指导小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小学教学工作的初衷,同时也是所有教学工作的主旨和终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基本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情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能仅仅只是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在掌握知识后,教师应该进一步指导他们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授学生认识“时、分、秒”的教学内容后,在学生基本掌握“时、分、秒”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给自己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其利用闹钟在对应的时间点叫醒自己,比如:爸爸妈妈上班的时间、自己午休的时间、 自己在学校的作息时间等。 通过设置这些与自己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可以给学生设定出真实贴近生活的相关情景,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四、注重小学生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学会思考
数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数学思考是小学生的内在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掌握自己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生活体验的提升方面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形,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去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时,我列出了110 — 98 = ?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一般小学生对于解题时需要先减去1O0再加上2很难理解。所以我把这道题目与实际生活中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去发现、研究、总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奶奶带着 110 元钱去商店买 生活用品,所买的东西共价值98元 ,奶奶在结账时给了营业 员一张 100 元 的钞票 (应用 110 元减去 100 元) ,然后营业员又找给了奶奶2元钱 (再加上2元) ,所以在题目计算时,多减去的 2应该再加上,所以奶奶还剩 12 元。 通过“寓教于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计算题目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一种简单明了的解题思路,在潜移默化间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和思考能力。
总结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严格从新课标出发,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营造相应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文献
[1] 冯志强.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学周刊, 2015(25):82-82.
[2] 林波. 浅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中华少年, 2016(36).
[3]王婧.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小作家选刊,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