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的几点冷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的几点冷思考

作 者:周海明 (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264000)

创客教育源自美国 STEAM教育,它强调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的主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和跨学科知识,通过共享和协作将创意变成实物,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2017年 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教育的发展就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客教育正好弥补传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缺失。义务教育阶段的创客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勇于实现自己想法的小创客。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以“激发创新与分享”为目标的创客教育在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面对“全民创客”教育热的现象,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冷思考,正视创客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误区,把握创客教育的本质,真正发挥创客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避免创客教育演变为一场运动或者是一场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竞赛。下面结合我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大家探一下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应该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1.创客教育趋向赛事化。创客教育赛事化,甚至提倡“以赛代练”,已经成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创客教育中值得警惕的一种倾向。比赛的方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将创客学习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科研创新、前沿应用和成果转化。但以比赛成绩论英雄、以赛事培训代替实践训练,不仅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意灵感,更违背了创客所倡导的自主创新、独立创造、协作共享的精神,会导致创新教育走向异化的歧途。创新教育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比赛”,需要的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比赛不是终点,更应该是起点;比赛最重要的不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另外,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赛事已经有一百余个。创客教育组织者,不应该继续做加法、增加创客参赛的负担;而是要做减法,应该根据不同赛事的情况特点,形成自办赛、省市赛、全国赛等有梯级、系列化的长效赛事组织模式,有针对性、阶段性地组织参赛,避免比赛过多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2.创客教育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等认为(2015),当前创客教育发展出现了“大跃进”“泡沫化”苗头,表现为“不遵循教育规律,缺乏科学的教育设计,过分关注技术的炫酷等,缺乏基础性学科知识融合注入,使得创客教育变成学校秀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客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现有教育体系融为一体,而不是独立于现有的教育体系。创客教育并非传统的“第二课堂”,也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种教育新理念需要融合于学校教育系统和课程要素。
3.创客教育是创客式教育,而不是培养创客的教育。创客式教育把“基于创造的学习”或者“通过创造学习”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创客的教育则强调的是创客人才培养。当前,大多数学校开展的创客教育是基于创客人才培养的教育而不是创客式教育,从而使得创客教育变成一种小部分人的精英教育。实际上,创客教育不是培养“创客人才”的教育,而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而不是一部分感兴趣或者热衷于创造的创客教育。创客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开发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
4.创客教育不是单纯的动手实践,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造中学习”是创客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创造的过程虽然常常包含动手实践的环节,但动手实践并不是创造的全部。创客教育贯穿了“创造性”思维,提倡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投入到实践过程中。这与传统的动手实践教育有所区别。单纯的制作过程常常有明确的起点与终点,常常以已知的、具体的模型和程序作引导,而这些模型或程序则往往是在制作开始之前由他人设定的,因此,单纯的制作过程难以形成制作者自己的价值选择,缺乏做人的目的与智慧。而创客教育没有操作步骤,只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性,完成作品的设计、创造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
5.创客教育不仅是工具和技术,而且是利用工具和技术开展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教育。创客教育离不开工具,但绝不只是工具的使用教育。“事实上,看似繁荣的创客教育,其实空心化严重,比如盲目让学生去学习开源电路板、大量采购 3D打印机、机器人进课堂等,甚至 3D打印一度成为创客教育的代名词。”这种现象从当前中小学以及大学开展的创客活动中可见一斑。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积累和环境支撑,创客教育甚至是机器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者 STEM教育的“翻新”。实质上,创客教育的实施虽然离不开工具的支持,但创客教育关心的是利用工具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不应只关注工具和技术的工具性价值,而应更加注重其目的性价值,使创客教育走出“唯工具主义”的误区。
现在创客教育已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认可,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它能够真正激发人的创造与发展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实现由单纯的“知”进化为“知、行、创”的统一。所以,建议学校、教师、各相关管理机构共同努力,在实施创客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跟风,正确认识和理解创客教育的本质,帮助创客教育更好发展。创客与教育的结合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教育环境复杂,创客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各方协同工作,共同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创客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