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 者:丛 艳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宋村小学 264403)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是抽象的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学习。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注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创新的热情。如在学习完圆柱体的体积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个圆柱体容器、一杯水和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想出办法利用所学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器材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分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得出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可以向圆柱形的容器内注入一些水,然后测量容器中的水,并利用所学的圆柱体的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再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到容器中的水里,再利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对放入了不规范物体的容器中的水的体积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水中放入不规则物体前后体积的变化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并与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形象化趣味化具体化的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细线、石头以及玻璃杯,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向水杯中注入适应的水,然后把拴有细线的石头放入到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发现杯中的水面上升,然后再把石头取出,学生就会观察到杯中的水面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积极参与敢于尝试,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指导学生创新学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创新学习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进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探究,并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指导,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进行拼图,让学生利用纸板拼成图形,然后让每组选取一个代表把自己组所拼出的图形进行演示。有的小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教师在各组学生展示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剪成的梯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并说出在拼图形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学生推导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并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在学生提问时,不管学生提问质量和正确与否,教师都要进行鼓励,并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如在进行类比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以下练习题:“某人从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顶部向下走用了7.5分钟,如果以相同的速度从下向上走,用了1.5分钟就可以到达顶部,如果他在电梯上不动的话从底部到达顶部需要多长时间?”遇到这类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感觉无从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启发,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这类题可以利用原来学过的逆水和顺水的问题来进行类比解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产生研究解题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得出最后的结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在思考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实际情境,并通过具体的模型或者事物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裘婷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6,(9):196.
[2] 汪友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求知导刊,2016,(7):101-101.
[3] 赵迎春.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