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意识

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意识

作 者:龚细清 (丰城市拖船蛟湖湄小学,江西 宜春 331122)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任。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乐于创造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具有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拓展向纵深延伸,数学教育也相应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重要学科的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承担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1. 教学和生活进行整合
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进行游记的整合,通过这样的整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椭圆时,师:在此椭圆的了解我们今天就告一段落了,同学们回家后运用细绳模拟椭圆的运动轨迹,试着探究出椭圆焦点与轴长的关系。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这样的具体化的知识更容易被掌握。又比如说,师:今天我们进行了随机事件的学习,请同学们放学后留意一下身边的有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和可能事件等进行明确的区分,下节课请同学和我们分享。这些都可以将生活和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摒除直接授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研究课题,进行仔细反复的比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课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兴趣以及完成后的成就感,让数学知识成为自身探究所得,保证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正多边形的拆解组合时:师:明天我们需要进行正多边形的拆解组合学习,接下来五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制作现有已知的多边形,进行拆解组合,了解不同的多边形的组合,演变方式不同并且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果,做好记录,明天上课之前我们请同学汇报成果同时进行演示,小组之间比赛评出最好的一组。在这种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下,课题结论脱离了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而是由学生之间合作共同讨论得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对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知识的接收效率与质量,增强了学生面对新知识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
3. 创新实践引导,轻松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是形象具体的课堂指导,这是弥补理解能力不足的有效方式。比如,在《图形的拼组》这部分学习中,若单纯用语言表达风车是由正方形的对折裁剪拼组完成,过于直接短小精悍的总结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能力要求过高容易不知老师所云,于是应该利用学生更易理解的方式,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进行观察、研究、交流、推理一系列活动从实际理解图形的本质。其中可利用现场操作制作风车,从实践中认识图案加强记忆,之后根据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制作过程或展示成果,在课堂最后引导全班回答总结其中出现过的形状。学生响亮的回答便是他们要学习的图形的拼组,也是这节课学习的最后目的。在实践和基础的学习引进相配合的模式中,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了大幅提高,使创新思维能力教育能更顺利发展。实践创新的结合对于学生发现、理解问题、获得创新启发、开启思维大门等是有极大辅助作用的。
4. 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有利地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注意力集中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以促其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孩子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带许多小东西进教室,孩子们看着这些,有点迷惑,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他们展示。当教师拿出蚊香盒,茶杯,冰淇淋盒子时,孩子们有点明白了,然后教师乘机问他们,这些都是什么形状?孩子们因为能看到,他们有直观的认识,就能很快的回答,也能很清晰地理解。再讲圆柱和圆锥的高,底面和侧面时,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了。这样的情境设计,能迅速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在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5.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限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完全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不可能的,教师的启发引导尤为重要。例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用学生熟悉的一些案例,从中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完全、不正确的回答时,教师不必直接解答或纠正,可以提出补充问题进行反问,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开动脑筋。
6. 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7.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1)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放,具有选择性;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开放,具有灵活性;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开放,具有多样性,以此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创新的天地无限宽广,让创新的时机无处不存。
(2)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实现自我创造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三、结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要想让孩子们能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就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样才可以创设出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可以快乐学数学,并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的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周宏 浅谈阅读数学课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西部》 2009年18期
[2]张桂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