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学的永恒主题,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千篇一律。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 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勇于实践, 科学创新,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师要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艺术,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分析
1、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质量,许多学校采取的是时间加汗水战略,大搞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师生皆埋首题海,疲惫不堪,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不大,这无疑会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一道屏障。在强调素质教育、倡导研究性学习、宣扬学习革命、追求科学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那一套作法,而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轻负高效的理想目标。新课标在目标上改变了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由教课本变为用课本教,所学知识已不再限于课本,而是更多地联系了生活和实践,变死知识为活知识;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选拔功能,旨在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尽快努力适应新课标,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理念,树立长期学习的观念,与同行间合作、沟通、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学习和借鉴先行课改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2、转变教师角色,促进有效的教学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合作者,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转变是有效互动的保证。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中应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并且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从而让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地进行互动。这样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到下课,学生就没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组织教学。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讲课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平铺直叙,面无表情,教学方法死板,那么,这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催眠曲。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老师本身就给学生造成了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就连平时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也会变得爱说话。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4、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和会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标。1)自主学习的方式。①应用在课前对新知识的自觉预习上;②要放在课外知识的搜集、学习上;③要用在对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计划、速度的调控、相关资料的搜集上。从而实现超前地、广泛、深刻地学习。2)合作学习方式。①要用在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上,在教师先行点拨引导下,学生感到似懂非懂,并急于尝试。这种心理状态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接着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产生多种方法解答,生成多元答案,达到多种信息和结论的共享;②要用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或七嘴八舌,答案不集中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争论、观念碰撞后形成比较正确的结论。3)探究学习的方式。可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师进行教学前,能够创造条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尝试解决问题。
5、努力构建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计的更好。1)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2)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改变以往课堂老师单一评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这也是教学过程民主化、人性化发展的体现。因为原有的单一评价,被评价者大多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与此相比,如果成为评价中的一员,就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评价体系。3)注重教学实效,防止评价方式程序化。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评价当成一种教学环节,当成走程序,为评价而评价,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自身的不足,所以教师不必为鼓励而盲目表扬,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积累,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方法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加霞.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王建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3]潘小明. 新课程理念的探索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