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在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才意识。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新版地理教材的活动内容多了,叙述性文字少了;图文式内容多了,学生主体参与部分多了。这就难免对我们过去传统的教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参与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地理学科要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
以往的地理教学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这个信息量巨大的社会。如全国几亿网友最熟悉不过的微信启动画面:一个孤独的小人,背靠着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与小人同样孤独的地球,散发着蓝色清泠。如果向学生提出:"这张图是几月份拍摄的?",想必肯定比照本宣科的讲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知识点有趣的多,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是微信,今年国庆期间,启动页面显示的地球图片从以前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更换为我国风云四号的成像图。背景中的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视角,变为中国所在的东半球上空视角。其不仅可以教学生地理知识,更体现了我国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因此,以社会热点为引导,增加地理学科的趣味性,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法宝。
二、使用参与度高的教学
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中多使用讲述法,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应有的动力,课程改革要有教学方法的改革。即要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老师最好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旁观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出现。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成立几个学习小组,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知识点,再由每组推荐一名"老师",角色互换,体验成功的乐趣 。要求该"老师"精神饱满,主题鲜明,言简意赅;并提前准备好教具。当该"老师"讲完后,再由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讲。这种研讨式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既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当地自然、气候与书本知识相联系。例如学到气候时让学生了解反映本地气候特征的植物。在讲到民风民俗时让学生收集本地的民俗。同时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的,人们都穿着白色长袍,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且多风沙,白色服饰对太阳光的吸收较少,且长袍具有防晒、阻挡风沙的作用。再比如我国西南地区饮食偏辣,与当地的气候密切相关,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吃辣可以帮助身体排汗,散发热量。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技能。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人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2%是通过视觉, 12%是通过听觉。因此,视觉器官是人类最重要的获知器官。而地理学科包罗万象,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做到图文并茂,以其新颖、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获得最佳认知效果。比如说《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而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学生对于地球如何自转和公转,以及在自转公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等问题不容易理解,对于太阳高度角的移动和计算问题也很难掌握。这时如果教师利用Flash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来演示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的情况,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等知识。
五、巧用地图让学生热爱地理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而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地图中贮藏着庞大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学会巧用地图,以地图做引线,让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尽量地减少教师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热爱地理。
六、特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