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经贸强国战略分析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经贸强国战略分析

作 者:刘程程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职教中心 266109)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我国加入WHO之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成果非常突出。目前国际上分工体系越发成熟,产业内的贸易与产品内的贸易交融复杂,同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专业化发展也更加突出。对此,为了更好的加强我国经贸效益,本文详细分析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经贸强国战略。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经贸强国;发展战略

0、引言
在全球生产、贸易体系之下,我国在长时间的发展时期都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同时也承担着大量的低端价值链生产需求,借助多种形式的加工组装实现经贸价值,并以技术含量更高的机械或电子类至成品为主要经营目标。例如,在2010年时,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约为总出口额的近50%,外贸企业的出口占比55%。另外,我国吸收了大量的外伤进行投资,这也为我国的经贸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1、提高经贸质量,稳定经贸基础
全球价值链的本身发展与变化体现在在国家本身在价值链当中的地位,对于国家而言,提高我国的全球化水平不仅需要主动加入全球价值链,同时还需要将全球价值链归纳到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中。各个国家需要明确定义自身在价值链当中的位置,对于这一定义,主要有两个判断因素。一方面,国家的经济参与全球价值链水平与国内价值创造的能力[1]。第二方面是国家经济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技术层面能力与位置。对于需要依赖于资源而加入价值链的国家,其在发展战略中可以借助分割化的价值链、扩大多元化程度以及提升中间产品、服务出口等实现提升。在产品与出口方面,上述的产品与出口只能够在于低技术的价值链低端获得体现,只能借助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展现。因为我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比较低,所以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加工制造能力,逐渐提升增加值,并从资源方面的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的跨越性发展。对此,我国不仅需要突出一体化的全球价值链,同时还需要在价值链当中获得创新,发挥我国经贸条件与禀赋,从而在价值链当中获得成功。
2、完善制造业,强化对外经贸联系性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快速复苏以及战略实现,美国政府推出了关于重返制造业的战略,同时德国也推出了关于工业的咋还能留[2]。以2016年为例,上半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我国的制造发展领域,并且我国也提出了关于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十年行动的基本纲领,并希望借助十年的时间促使我国加入到制造强国的行列当中。制造大国只能够创造经贸市场,只有制造强国才可以创造经贸强国。伴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创新,制造业的增加值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行业仍然存在差异。首先,因为国际贸易分工方面的差别,我国制造行业大多数仍然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是以增加值较低的生产、组装环境为主。而一些增加值较高的环节,例如研发、设计以及营销等,仍然是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掌控,这也间接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其次,我国在服务型、生产型方面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和许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异。最后,我国的工业产品在制造质量、增加值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和日本、德国等国家仍然存在差异。对此,我国制造业想要在国际上立足,必然需要在政策方面获得支撑。首先需要强化自主创新的支撑能力,特别是强化小型企业的资金支撑,其次是强化制造行业的知识能力,重点在于强化多种劳动力、创造力的培训,这也是强化产业要素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
3、主动加入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为了构建更加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不仅需要主动加入到生产价值链体系当中,同时还需要在国际的经贸规则制定与改变中主动扮演制定的角色[3]。总国际经贸中来看,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已经主动参与到了规则制定当中,同时主导到国际经贸的发展方向。因为参与的国家本身可以更好的遵循规则,同时国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规则的本质,能够制约部分国家融入全球分工的体系当中。我国需要加快对于开放格局的建设重视度,并加快自由经贸区的战略,加快和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有效性,逐渐从更高角度适应贸易投资的规则,尽快完成经贸强国的战略目标。另外,在服务贸易的层面上,已经有20多个成员参与到了覆盖全国70%的服务贸易额新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这一谈判主要是在更新WHO框架之下的服务贸易规则,从而展现高水平的自由化发展,并演变成为多边的协定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经贸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同时全球的经贸发展仍然可抢占资源,区域性的经贸合作环境复杂,国际化的经贸规则也在不断改变,这也间接为我国的经贸实力提升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将会直接决定国际经贸战略的实现。在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对外贸易如何发展、如何转型以及国际经贸规则如何变化的重视度,从而实现经贸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朝兴.积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14(4):7-8.
[2]施锦芳.中国的中亚经贸战略思考——基于“新丝绸之路”框架下与大国战略博弈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5,13(9):32-39.
[3]孙文娟."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市场机遇与策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7,23(5):85-88.
作者简介
刘程程:  1986.09.28;女,汉族;学位:经济学学士 职位:教师;职称:中二;研究方向:国际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