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的数学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要注意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一个人涉猎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
数学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实际上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这种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课堂上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解、多证,就是很好的体现这种模式。 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命题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这是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试题,也是时代赋予的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 ,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 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总之,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 鼓励学生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唯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