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途径

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途径

作 者:倪 萍 (重庆潼南区第二实验小学 402660)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一切知识的来源皆是我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关于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是实践能力、活动能力、和体验能力。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优化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相关途径,希望能对后续的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优化;小学教学;科学教学;实施途径

一、引言
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教学的方法、教学模式等都需要进行优化。优化科学课堂讲究的是“全面优化教学面孔”,使学生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从而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科学课堂,对其产生兴趣。
二、小学科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出发,分别探讨。
1.教师方面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而探究的主要形式就是要实践活动。尽管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科学教学,但却忽略了科学教学的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就是新授课的教学未能突出“新”,不注意安排上课的时间,造成教室讲课过多、过细,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新知识未能及时教授给学生,常把课堂上需要动手的课程推到课外,加重了学生的任务,这样严重降低了学生对科学课的积极性。
  2.学生方面
小学生,实际上本应该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喜欢活动、喜欢探究的一个阶段。但由于教师的不重视,过多的倚重课堂上的教学演习,导致很多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开始捡教师直接演示的实验成果。这样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科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三、关于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途径
学科学课程应以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因为,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以游戏带动科学的兴趣教学
  传统的枯燥教学,极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尽量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可谓小学生的最爱,大凡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只要我们将其渗透在游戏中,学生就会显得兴趣十足,趣味盎然,尤其是科学学科,内容更贴近小学生的兴趣点,其中很多知识都可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在游戏中内化。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秋游、踏青、竞赛、参观等。如学习《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踏青,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踏青的任务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踏青中考察的重点是认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它们各自所在的地点,等等,要求学生一边踏青一边把观察到的物体记下来或画下来,把能采集的实物带到课堂上展示。这样教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小学教师要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但是作为科学课程的教授者教师的素养却远远不够。现在的科学教师大多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接受的教育,那些时代科学知识传播并不广泛,缺少对科学探究过程正确的认识。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理解的核心。
  所以,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追求维护课堂纪律,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和领会了科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上好科学课,才能真正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体会探究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
  3.图景融合动态模拟,使学生学得轻松
  针对小学生比较活泼这一特性,我们采用方式多样化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借助图景表达,提高指导效率。做到课堂上的活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教师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从图片上的失误联想到另一个失误,比如在幻灯机上放几片不同时期的树叶,学生会看到树叶颜色形状的变化,便可进行猜测,从而讲树的一生,想到整棵树的变化。
  4.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广泛的应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制作小制作、小发明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技巧性,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打下基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利用周围常见的东西进行小制作。
四、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合二者,将其科学性和趣味性进行有效的整合,巧妙的利用课外活动增强其趣味性,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保证其教学内容的学科性。将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课堂气氛活跃,往往就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只有在正确认识科学课堂优化的意义、遵循科学课的核心素养、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做到客观与实际的结合,以理论为基础,及活动为实践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知识的讲授更加有效率,最终优化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志跃,丁沅.走进科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赫璃经.微格教学训练引导.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