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作 者:孙文静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豪迈小学 261500)

问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从主题丛书开发和实施以来,大部分老师对主题阅读有了一定的重视,可是也存在问题,比如读书交流会比较少,学生只是泛泛而读,没有积累到真正的知识等。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课外阅读的质与量难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保障,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课内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读书时交给孩子读书方法:⒈标好自然段。⒉圈出好词,尤其是四字短语要求查字典将意思写在书上。⒊划出好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句子等),并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⒋在文章题目上方写出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感受。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作文写的也言之有物,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构建1+x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充分利用语文主题丛书,整合语文教材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时,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四篇课文进行了整合教学。其中三篇是名篇,语言相当精彩,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讲课时重点讲了《观潮》,指导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读语文主题丛书①《慧眼观天下》中的《天下第一潮》,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写法,让学生先自读自悟,找出两篇文章不同的地方。再进行适时点拨,《观潮》中这样写钱塘江大潮:"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而《天下第一潮》中这样写:"继而又似万千神牛一齐响起粗重的鼻息,此时的长虹,忽然化成江中蛟龙,昂首摆尾,驾着滚滚波涛,气压群山,奋然跃动而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说不同之处,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惊心动魄,并且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熟读成诵,对于学生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摘抄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引领学生读《慧眼观天下》中的《珠穆朗玛峰的夏日奇景》等美文,带学生领略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神奇魅力。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课本上的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领略到祖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自然景象。
三、课前3分钟分享自己读书所得,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每天课前3分钟让孩子到台前分享晚上在家读书体会,感受最深的文章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能让老师了解到孩子晚上是否读书,督促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认真上好主题丛书导读课和汇报课
我们认真上好导读课和主题汇报课,研究探索导读课和主题汇报课的基本模式。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
⑴导读: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或介绍书的地位和价值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如高义敏老师在执教《三国演义》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诵读《中华成语千句文》有关三国演义的部分成语,引用香港作家金庸的评价来突出《三国演义》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持续默读,与书本对话。这个阶段可以设计一些重要话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⑶小组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要借助一些话题展开讨论,如抓住人物形象特点,品悟语言表达。高老师在领着学生品读《三国演义》时,先出示诸葛亮和关羽的外貌描写,请同学读一读诸葛亮和关羽的外貌描写,从中体会语言特点——语言简洁、明了,却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⑷延伸: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向度的延伸活动,如回归价值,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推荐阅读同作家作品或同类作品。
另外老师们也精心设计主题汇报课,让学生小组内抓住重点问题讨论汇报,让学生演一演,或者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汇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重视主题阅读评价
通过读书树,读书采蜜卡,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评价跟进学生主题阅读情况。
教室外墙我们为学生剪了"读书树",学生每天晚上读30页就可以兑换一片叶子,100页兑换一个果子(低年级要求能低一些),学生将兑换的叶子和果子贴在树上,比一比谁的"读书树"长的最茂盛。每周评选读书"周冠军",每月评选"月冠军",孩子读书特别积极。
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要求每周至少写一张读书笔记,高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对一些好句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发微信群表扬鼓励。
我们尽量做到评价及时而有效,从阅读量、阅读态度、积累与运用、写作水平等方面都及时跟踪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研究取得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语言积淀、情感体验及良好语感的形成,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对阅读主题的把握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
有的孩子不订阅主题丛书,借书又不及时,导致"主题阅读"上课时因为孩子准备不充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