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作 者:马 丽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新城中心幼儿园 235000)

摘   要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科学活动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教法。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尝试、体验与交流,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
关键词:科学活动;主动探究式学习

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而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有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以前我们在设计安排科学活动过程时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发展,使得孩子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学习。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兴趣作为切入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孩子的认识活动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的事物。要使孩子主动探索,孩子的兴趣必须得到足够的满足。
二、创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像和创造,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三、产生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1.教师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一次角色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喂娃娃家的小宝宝吃饭,怎么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小宝宝呢?它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转移到了泥鳅上,可是泥鳅喜欢吃什么呢?这就给他们出难题了。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了猜想。有的认为它喜欢吃草,有的认为它喜欢吃水里的小虫子,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议。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同意明天将自己认为的泥鳅喜欢的食物带来给泥鳅吃,看看它到底喜欢吃什么。
2.收集孩子的问题,梳理孩子的探究方向。
幼儿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效果是最好的 ,他们能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经过自己的探究解决疑问,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次的探索活动设下积极的尝试兴趣。在“有趣的泥鳅”活动中,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如:“泥鳅离开水还能活吗?泥鳅怎么不吃东西?泥鳅的嘴一张一合的在吃什么?泥鳅喜欢喝水吗?”等等关于泥鳅的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应抓住这种教育良机,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便生成了活动“泥鳅喜欢吃的食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在科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操作,更需要创新,不仅需要创造,更需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就是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宰者。而在科学活动中在实施以幼儿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到的是:
(1)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科学活动
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教育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那么适合幼儿发展并快乐接受的气氛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 是人。” 在活动中首先是要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长时间保持幼儿探究的积极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2)开展科学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表达与交流
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作了深入探究、思考、尝试,有了深入了解和深刻体验以后,都会产生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幼儿把探究过程和发现经过思维的梳理和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增加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幼儿有了与同伴的语言交流,就会有分享、有启发,在别人的肯定、质疑、讨论、争议中,幼儿的思维不断梳理,明析,逐步向正确的认知靠近。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中要给足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动幼儿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3)开展科学活动是要尊重个性,允许孩子试误
不同的幼儿其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允许孩子试误。教师可多采取小组或个别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既有个体自主活动,又有小组交流合作,让孩子在自己是尝试中发现错误,自己修正错误,使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成长。
(4)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探究科学的能力
教师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而要注重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即要丰富幼儿粗浅的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求科学的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培养幼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科学品质。
(5)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常会被幼儿的疑问所难倒,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是由于教师缺乏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素养而导致的,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备自信的展开各个科学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俊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