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生为本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作 者:周 艳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下夹河乡中心小学 113212)

摘   要: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语文能力在学生的终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们不懈的追求。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一、尊重学生,巧妙化解消极学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小学生往往因经验不足或缺乏阅历而造成认识偏差,甚至出现价值观、知识性等错误。面对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偶发的情况,教师应泰然处之、跃然面对,有效组织生本对话,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认识,并巧妙点拨,化解学生的消极学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彩色的翅膀》时,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个异样的声音:小高的做法不对,他探亲回来应该多带一些瓜果零食等好吃的给宝石岛的战友们吃。此时教师可这样处理:是的,回家探亲来的时候给战友们带一些好吃的瓜果他们会很高兴,但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战士们虽然想吃上新鲜的瓜果,但是他们更希望宝石岛上能够长期有新鲜的果实结出。通过再一次默读,学生们与文本进行第二次无声的对话,都认为带一些会飞的昆虫到岛上帮瓜果传播授粉结出果实这样更好,以后都可以吃上新鲜的瓜果了。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个别学生发出的不和谐声音并没有当头一棒、一语否决,更没有不管不顾、弃之一边,而是组织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帮助学生增强认识、发展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主学习成败。当学生进行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
四、如何建构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才会变得生气勃勃。所有的教学研讨也好,教学改进项目也好,如果不以学生的学为基点,都是无意义的。以往陈旧的“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观念已经被淘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被大家所认可。今后“生本”这个词,也会变得越来越热门,目前,有些学校甚至专门开设了以“生本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应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在一堂课的框架上或某个部分,做一些精心的设计。这让我想起了浙派特级教师,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校长金明东老师。以金老师上的《穷人》一课为例,看看他是如何导入课堂的:师:我要让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5+2=?(屏幕出示)学生一看觉得很奇怪,兴趣就来了,“这语文课老师怎么要我们来做这样一道数学题”,以此再引入课文,通过研究课文,学生明白:“5”是课文中桑娜有五个孩子,同时体会到他们的生活艰难、辛苦;“2”指两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意味2个孤儿被收养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设计的精妙之处吗,金老师是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教学智慧我们许多普通教师都可望而不可即。但有一点,从金老师的这个课例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去激发,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课堂不生动都难,如果学生愿意学,学得开心,这样一堂课就成功了大半。
结束语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美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小学教育,2013.
[2]张海艳.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