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也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学中,对如何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了尝试探索。认为借力信息技术,优化常态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合力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学风;融入信息技术,提升实践活动品味,可以强化实践能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推学科教学融合,能够促成全面发展;聚合信息技术,深化突出实用性,扬长避短,完善资源整合,能够达到优化教学、优化学习过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这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拓宽了教学内涵,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已经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下面谈谈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做法。
一、借力信息技术,优化常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信息时代,由于使用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彻底改变了单纯依靠使用教材、教参备课进行教学的状况。教学中,原本需要板书的注音、词语、解释和作者简介等,只需点击一下事先准备的就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极大的拓展。教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有故事情节或生动形象的课文时,可运用音响、歌曲、视频画面,向学生展现形象生动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创设艺术文化情境氛围,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感受美的气氛,获得美的享受,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散文《荷塘月色》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这篇散文,由《出水莲》和《平湖秋月》两首乐曲组合成的配音朗读导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展现荷花色彩、形状和动态的剪辑的图像引导学生进入朦胧美的意境。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展示了海子的诗歌《麦地》和《幸福一日》,展示了“蔚蓝的大海”,“麦地、茂盛的麦穗、麦芒如怒”“起伏的山坡,秋天金黄色的树林”等背景图片,优美地烘托着海子诗歌的意境,用莫扎特的《颂诗》音乐配合师生的集体朗读,营造了感人的课堂情境,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情怀。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不仅能极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如我在《荷塘月色》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理解作者思念江南的原因。便对作者写文章时的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影像进行了剪辑介绍。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调动起学生眼耳手脑,老师讲解分析交错穿插其间,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学生对作者自身“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和复杂晦涩难懂的写作背景经有了透彻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的深切挂念之情。
二、合力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学风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与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利用网络媒介,针对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库资料栏查找、搜集资料以获取丰富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教学《鸿门宴》时,我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制作了关于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的视频影像,观赏完,可以大体通晓鸿门宴是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邦项羽两者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由此开展主动探索型的学习活动与方式实施《鸿门宴》教学。教学由展示项羽的《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李清照《乌 江》王安石《乌江亭》的诗歌导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形式,以字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提供的语境与情节加以推测、判断,掌握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方法;在组织形式上,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进行。在探究学习课题小组内交流,确定探究性学习课题:分析项羽失败的必然性。在以“谈项羽失败的必然性”为内容的课题下设置“试探项羽失败的原因”“解读项羽”“走下神坛的项羽”“英雄之死”五个子课题小组交流研讨。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断、设置为问题情境,比如: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得出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鼓励学生围绕上述五个子课题进行探究讨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认清项羽的悲剧的必然性,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将所发言分析的要点以文字、图形、视频图像等形式展示在图板上。教学在《垓下歌》《霸王别姬》的配乐旋律中结束,增添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壮士曲,英雄泪,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得到了良好的展现,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欣赏与品评了“项羽悲剧的必然性”这个千年来读者们的话题。
三、融入信息技术,提升实践活动品味,强化实践能力
让学生走出校园,“与大自然对话”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项内容。如何融入信息技术扎扎实实开展好这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呢?家乡的山美水美,同学们一定比较了解。但由教师组织,仍然要花费不少精力,而且学生的自立自主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如果在活动前要求同学们依据对家乡山水的了解,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等设计出游玩的行走路线,对景点及其涉及的传说、典故加以标示,将人们想像的东西变为实际的、模拟操作的东西,即将静态的想像变为动态的观察,取得动感、美感、直观的效果。那么,增添活动乐趣的同时,对活动的安排也就胸有成竹了。当学生走进连绵起伏峰峦叠嶂的群山峻岭中,可以尽情感受家乡悠远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澄澈的溪水,享受优美清幽环境的自然风光浓浓的气息:聆听鸟鸣虫叫,欣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看辽阔的草山,蓝天、白云、草场、田园相映成趣,山、草、花、石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面对绚丽的家乡风光,个体身心的感受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能不由自主地哼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为家乡秀美山水而自豪。这样活动,老师放心,同学开心舒心。归来后,先组织交流自己的发现,交流展示自己拍摄的或收集来的物品。再组织播放专业人士拍摄的视频音像。群山连绵,层峦叠嶂,山势耸峙险峻。极目远望:山脚下村舍错落,田畴如画;城区楼宇林立,龙溪如带贯穿南北。瀑布气势磅礴,飞流直下,蔚为壮观。绿水泛花,溪岸绿草如茵,翠竹葱郁,红叶辉映,树木繁荫,尽情展现妩媚和神奇。课堂里,以“烟雨家乡行”为题,任凭想像骏马驰骋,扩展作文。要求想像奇特,又不失原文主题。这样综合性实践活动因为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激发学生的灵感,促进学生的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既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实践活动品味,强化了实践活动能力。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推学科教学融合,促成全面发展
剪纸艺术作为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门融合了娱乐、生活情趣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要与时俱进,必须在继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从表现内容上突破传统的贺喜祈福等狭小题材而触及到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而这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与人文社科知识。只有凭借良好的文学素养把各种文学资源与剪纸创作紧密结合,才能拓展剪纸的内容,使剪纸的内容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只有加入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手段,筛选、整理、提炼所需的资料,从形式上手法上革新,在现代设计中延伸、发展,并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艺术作品。由《时珍问药》、《药王孙思邈》《华佗刮骨》与《岐黄论道》四幅组图的作品《医宗药祖》,其创作是深厚的文学底蕴、精湛的剪纸技艺技巧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结果。它以中国古代神医药圣为题材,表现了传统中医采药、诊断、治疗、养生的场景。从人物、花鸟图案剪法技艺到其所蓄涵的内在意义,从新生代最爱的动漫头像和卡通人物式样到古代经典人物造型,从用品颜色材质剪刻到应运而生了套色、多层、立体剪纸,反复拍摄录制、比较剪辑,俨然是信息技术文学剪纸艺术三位一体创新的实践品。当剪纸作品“站立”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整个画面错落有致,疏密有间,时空感、节奏感、韵律感在有限的空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作品人物形神兼备、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剪纸这一传统的艺术,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和古代神医“济世活人”的崇高医德和手到病除的精湛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得到了“技巧运用娴熟,剪工已臻化境” 的极高赞誉。作品创作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人文社科、信息技术与工艺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为活跃阅读名作氛围,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我校曾多次组织开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红楼梦》、《复活》等中外名著中的经典人物里撷取题材的剪纸技艺竞赛活动。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手段设计,每幅作品创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一整套独立审美观念、造型规律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形象。优秀作品《金陵十二钗》、《水浒人物108》、《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等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动作、服饰富有特色,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比赛一等奖。融合了文学与信息技术的剪纸艺术之花绽放得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游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6.03
[2] 徐克强 律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
[3] 朱昌元.名师课堂教学实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3
[4] 孙华庚.浅谈剪纸艺术教学的意义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5] 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作者简介
魏喜成,男,1963年出生,籍贯:福建省柘荣县,职称:高级讲师,学历:福建师范大学本科 简历:1985年从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