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 者:余 灿 (湖南省长沙市榔梨街道大元中心小学 410129)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获得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并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培养学生的收集数字信息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拥有许多数字信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不了数字信息,因此也无法利用这些信息。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问题意识,遇到数学问题时可能会解决,但是大部分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图中画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会说出动物名称,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说有几只这样的动物。这说明学生对数字信息并不敏感,不能很好的提取出信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简单的提示。这样就会让接收能力较强的低年级的学生发现更多的数字信息,为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想切实有效的开展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情境,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渴望。只有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开设生活的,开放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信息情境中提出问题,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究,自行解答而获得数学知识。如在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的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放的钱数不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钱去购买玩具,让学生根据所给钱数和玩具的价格提出问题。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通过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自然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发现教材中主题图中存在的信息,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表达清楚,这样就可理解题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数学问题。通过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加强生活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单纯的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中提高思维的主动性。如在进行9加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开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以所喝的饮料作为所学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等。通过引导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与学生进行主动的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算法进行探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总结算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讲出来与学生分享,通过多种算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对算法进行优化。并在进行练习时体会并喜欢凑十法。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在观察、猜测、操作与探究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这样可以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发掘生活中有价值的作业和专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如在学习完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演练如何识别商品,学会看商品的标价,并学会用钱。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然后让学生回家帮助妈妈购物,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再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调查小组成员家里六月份的用水吨数,并把收集的数据填入到统计表中,然后利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并且根据自己整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上让学生谈谈实践活动的感受。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把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看,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收集和整理数字信息,并通过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司荣蓉.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6):60-60.
[2]嵇祝红.培养问题意识学会解决问题——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11):169-169.
[3]姚长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J].成才之路,2013,(33):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