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学语文教学中成长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中成长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 者:李 楠 (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   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
关键词:成长类;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成长类作文的写作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写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 叙事类成长记叙文写作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了更好地表达青春的感悟、心灵的收获,以增强文章的容量,可以巧妙地引用诗文,展示自己的文采。如一学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题作文,他的主题是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亮点。为此,他这样打开篇头:我想跨越时空,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徐志摩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心中的康桥。” 达芬奇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苏轼会说:“吾之亮点也,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份心意。”  这个开头运用了众名人对什么是人生的亮点做了回答,对全文内容起到总领作用,下文便水到渠成地得以展开。结尾也可在继续采用引用的手法,以揭示文章的主旨。
如果你的胸中藏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积累,不妨从小处落笔,写出曾经历过的一次磨难、坎坷。这就可以借助修辞之法,烘心中之情.就可使文章开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如《失败的滋味》一文是这样开头的:天空中彤云密布,板着脸蔑视;树木低着头,轻蔑地嘲笑;小草在地下窃窃私语,好像故意在躲避我。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灰心丧气地徘徊。 3.用铺陈,造气势。当我们的心中对“成长”千般感慨,不妨站立于更高的位置来“俯视”成长,以抒发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则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用上铺陈的语句,以增强气势。
三、关于成长的作文素材
  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待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邻居也无人理他。压力终于使他幡然悔悟,就此刻苦攻读,高中毕业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加发愤,25岁成为母校的首席医学教授,后因学术上的创新和创立神经细胞学说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成为闻名于世的医学家。
  成长也需要激励(一位姑娘的批评改变了格林尼亚):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出身于有钱人家,自幼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称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格林尼亚意外地受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的羞辱。姑娘对格林尼亚说:“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了视线!”骄横的格林尼亚生平第一次遇到别人对他的蔑视和冷遇,他怒不可遏。可是这令人无地自容的耻辱并没有使格林尼亚失去理智,他像一个昏睡的人被猛击一掌后突然清醒过来一样,开始对自己的过去产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离开家乡。信中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此后,他潜心于学问,在导师巴比埃的指导下研究金属镁所引起的有机合成反应,创立了格林尼亚反应。这一成就,使他于190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参考文献
[1]高考呼唤命题作文[J]. 邓木辉.  湖北招生考试 2014年06期
[2]打开思路 灵活运用素材——命题作文的审题[J]. 吴小满.  新课程(上) 2014年10期
[3]认真审题 精心选材——命题作文怎样做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J]. 李阳海.  课外语文 2015年17期
作者简介
李楠,1978年12月,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中学一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