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作 者:孔丽霞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256600)

摘   要:师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的教育。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对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关键词:爱;教育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郑立平老师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优秀的教师却知道不断地反思和审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优秀的教师总是这样在不断完善中走向高远和幸福!
一、案例
2.13日,新的学期开始。第一节课,八点,学校召开开学典礼。7:55,我们班闫博文还没有到校。我赶紧给家长发了一条短信,询问孩子的情况。短信刚刚发出,闫博文便优哉游哉地走进了教室。然后站队,下楼,开学典礼开始了。
突然,手机响了。刚刚接通,一阵急促的声音传来:“老师,闫博文没有到校吗?他今天去上学了啊!”我听到了那种忐忑与焦虑。“他来了,但是来得很晚!”“哦,那就好!老师,看到您的短信,我都吓死了!我以为孩子出什么意外了呢!”挂了电话,我的心却久久地不能平静。
我的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掠过一幕幕场景:校车要发车了,老师却发现少了一个孩子。于是,赶紧到处找。在校车附近的小树林里,一个孩子正趴在地上玩呢!老师叫他上车,因为没有玩够,他就是不走。老师想把他拉到车上去。他就跑。于是,他在前面跑,老师在后面追。虽说到最后是追上了,但也耽误了第一趟校车发车的时间。
上数学课,老师正讲得起劲。板书完后一回头,吓了一大跳:自己身后怎么趴着一个孩子。原来,他上课在玩小玩具,不小心玩具滚到了讲桌前。于是,他就爬到了老师身后去拿自己的玩具。
……
这个孩子就是闫博文,全年级倒数第一,数学7.5分,四科加起来60分。从上一年级开始就没交几次作业,天天闯祸,打架、破坏公物、乱扔垃圾、骂人……违反纪律的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想起来就头疼。这几年一直在和他斗智斗勇,气没少生。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他在我这里能接受到的也都是负能量:指责,批评,白眼……有这样一个孩子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家长也许也是放弃的吧!我时常这样想着。今天的电话让我幡然醒悟:他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眼中的唯一啊!
二、反思
1.我常常自诩自己爱孩子们,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可是扪心自问:我真的爱她们吗?我真的爱所有的孩子吗?
2.我到底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对于他们的成长带去了什么积极地影响,又或者带去的都是负面的影响呢?
3.我该怎们办?在以后的日子中我该怎么转变对这些孩子的看法?
三、措施
1.抓住机会,唤起自信。我试着放开自己的胸怀,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让他能在同学面前昂起自己高傲的头,改变同学们对他们的看法。
2.群策群力,助其改变。召开了班委会,让大家统一认识,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并时刻提醒他,规范他的行为。
3.参加班级的活动,加速他们的改变。打扫卫生、义务劳动、班级比赛等都把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渐渐地,他在感受到他在集体中的价值的同时,更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4.鼓励和鞭策,巩固他的改变。当他取得进步时,我就无限的夸大其词地表扬他;当老毛病又要冒头时,我就耐心地和他聊天,告诫他不要让老师和同学失望。
四、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一天,他竟然意外地交了作业。于是我随口表扬了他一句“你看看你做的多好,继续努力吧!”他的眼里却放出了激动的光芒。第二天,他主动把他精心做的作业交到我的手里,要我给他批阅。虽然里面漏洞百出,但是看得出来他是多么的努力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我郑重的给他了一个笑脸,贴在了他的作业本上。下课后,他拿着他的练习册来到我面前:“老师,这道题我不太会!”当我慢慢地讲给他听时,那种认真的眼神,打死我我都不会相信会出现在他的脸上。后来,班里打扫卫生,我也给一直是旁观者的他分配了任务。只见他双腿跪在地上,手拿抹布,用力的在地上来回的擦着。不一会儿,地面被他擦得铮明瓦亮。他自豪地站在我面前,让我再给他布置新的任务。
晚上,我和闫博文家长微信里聊天。他妈妈说,孩子回家可高兴了,并激动地告诉她,原来孔老师不是那么可怕啊!听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狠狠地疼了一下:我在孩子的面前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啊!孩子,也许现在有点晚了,但是老师还是想真诚的对你说一声:对不起!
五、感悟
我心里深深地明白:这句“对不起”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忽然记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啊!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我们用一双赞美的、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就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奇迹。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更要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少一分埋怨;多一分理解,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尊重,少一分指责。我和我的学生闫博文的故事将时刻提醒我,鞭策我。我愿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那个指引着,而不是羁绊者。谨记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共勉!
六、后续
新的学期开始了,闫博文升入了六年级。9.8日,我让我的孩子们写了第一篇作文。小组长崔凯悦在她的读书笔记心灵驿站板块中这样评价闫博文的作文:“最最让我震惊的,就是闫博文的作文了,他写了足有两页半,而且内容也不错。虽然错字连篇,但却可以让人依稀判断出这是一篇关于大树大自然的文章,还让我们与大树交换身份,去体验那些事情。他的字不是很好看,但也不是看不出来。总之,数他的作文最令我吃惊。”也许,孩子的评价才是最恰当最公平的。我把崔凯悦的这段评语截图给了闫博文的妈妈,闫博文的妈妈喜极而泣,只说了一句话:“老师,原来感动就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