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现阶段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探索

现阶段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探索

作 者:刘玉娥 (北京龙文教育,北京 100096)

摘   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优质的“学校”,是一切教育最初开始的地方。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很大提高。与此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总结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并以此找到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在当下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丰富的今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当然影响因素是有很多方面的。而家庭因素在其中有着最直接、最全面、最长久的影响,而且其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家庭必须正视家庭教育及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使青少年可以健康茁壮成长。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有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一现象也深深的提醒我们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说明家庭教育对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学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何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当今社会处在一个飞速发展与大变革的潮流中,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预防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在当代关爱心理健康有很多标准,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条: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
正常的躯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物质基础保障,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其中主要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而社会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作为最初的“学校”,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开始,对一个人的启蒙、未来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心理和行为可塑造性最大的时期,也最容易出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时期。正确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权威性 、针对性  、感染性 、丰富性 。当然,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家庭教育条件的不平衡;家庭教育易主观性;家庭教育缺乏交流。
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常常出现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其中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包括:(1)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思想、态度、方式、父母的文化修养及个性、家庭气氛。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现在人们越来越了解到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塑形”的作用。当然这不是否认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整体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是重视教育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家长只以眼前的利益为出发点,缺乏对孩子整体的规划,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主要原因有:第一,一味超前教育,忽略孩子与孩子相对应的年龄段特点,让他们学习不符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东西,使子女有沉重的学习负担,产生消极的心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二,片面性。比如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方面多数只考虑其智力的培养,忽略对孩子均衡发展的规划。第三,家庭缺乏平衡性。在有些家庭中,对不同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容易引起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以致产生叛逆心理,最终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加强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及方法
当今社会的主题是竞争与发展。竞争无处不在,家长们也很担心自己的子女在以后的社会中不能脱颖而出,紧张心态是必要的,但现在的家长有些紧张过度,以至于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家长在马路上走路一看卖冰棍的,对子女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干这个。给子女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好好学习就上天堂,不好好学习就下地狱。这不仅不是教育,对子女而言这还是一种威胁,是一种讹诈。所以对子女教育不要太片面,否则会造成他们过度紧张,压力过大,效果反而不好。应该给子女适当的紧张感,而不是一味追求紧张感,忽略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近几年,中国出现好多家庭悲剧,基本原因都是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它甚至决定家庭教育能不能成功。所以我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教育理念:第一,合理期望。第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第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第四,寓教于实践。
此外,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把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各位家长:关爱、尊重、理解、支持子女;积极引导,避免体罚;加强亲子沟通,避免拒绝否认;合理要求,适当管理;多表扬,少批评。家长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子女就会成为品格良好的人。正如《学习与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他们的书中曾引用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忍耐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承认中,他的生活中就有了目标。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诚实正直中,他就会觉得生活有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全中,他就会相信自己。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友爱中,他会觉得这世界有好的地方。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有头脑,平等地生活。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子女梦想起航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家长必须要正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把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家庭中给子女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青少年可以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3]朱智贤:《中国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