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习作讲评,学生习作整体水平提高不快。教师应研究学生习作,写好批改手记,创新习作讲评方法,通过专题式讲评、范例式讲评、对比式讲评、交流式讲评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本文分析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小学微型写作教学实施。
关键词:写作教学;微型;教学
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写作的重要性被家长、学生、教师所忽略。基于“微型写作课”的理论,结合小学生特点,总结并提出进行“ 微型化”小学写作教学的原理,对学员的写作文本进行分析,利用微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试图为小学教学提供一个进行微型写作教学的范例,以此来帮助小学教师更多适合学生需求的写作课。
一、微型写作理论
微型写作课是立足于学生写作细节的短小精悍、真实快乐、高效智慧的全程助写课。微型写作课的“微”,主要体现在课时目标单纯集中,教学内容具体明确,教学流程简约精要,教学创意精巧入微。微型写作课讲究人人参与,一课一得,方式灵活,分层达标。微型写作课不局限于写作文片段,不排斥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不放弃序列化的写作追求,不反对生活化的生命作文,但坚决摒弃那些粗放式、放养式的做法,反对将写作课上成研究语言的理论课。
二、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写作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说其薄弱,一是因为写作教学的缺失,二是因为写作教学的不当。通过对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来看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总体现状。
1.教师“教”的现状。当前我国的小学写作教学不容乐观,且不说一些乡镇地区不开设写作课,即使在一些发达城市,学校和语文教师对写作的重视也是远远不够———课堂教学仍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安排写作课较随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没能对写作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作文评价只是形式,缺乏情感交流等。
2.学生“写”的现状。教师“ 教”的现状,学生“写”的情况也可想而知。小学生开始习作,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期, 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作文结构的布置,段落的过渡,内容的选择,详略的安排,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等到了四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意识地围绕中心选材、设计开头结尾等,但仍存在内容空洞无物、过渡生硬牵强、语言表达过于朴素等问题。
三、小学微型写作教学实施
1.以“自叙文写不长”为例。“自叙文”是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的事情,是一种“自我表达”,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写实的记叙文。学生自叙文写不长存在这样那样的因素,不同年级的问题程度也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程度层层归因,确定学生可接受且教师可教的“微型化”的写作教学目标,将问题个个击破,以“散打”的方式“治”好学生写作中的“病”,帮助学生写长自叙文。
2.创设情境教学。对于写作是需要丰富的素材与一定的灵感,而灵感与素材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由于教学要求的限制,一般在室外的教学活动比较少,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教学,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将一部电影以一篇文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选取一些剧情紧凑,语言丰富,内容生动的励志优秀电影,让小学生自己总结与分析电影中的亮点,记载电影中的经典语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活动安排成两个版块,第一版块以动态图画背景,第二版块选词填空,小学生通过阅读动态画面,自由发挥,来填写文章中空缺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快速有效积累丰富词汇,为写作打好基础。另外,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比如,小学生可以适当的参加旅行活动,带上一本好书和一个日记本,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接触,体验生活,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接轨,然后将所有的感触都记载下来,不仅可以为语文写作提供相关的语言素材,而且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更好的将实践生活与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非常有效。
四、小学微型学生写作实施
1.观察能力是学生乐写、趣写的前提。重视观察,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等;并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细节进行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
2.阅读、积累是趣写的前提。一位教育家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习作情况调查时,学生有如下情况:写,提笔无话可写;说,启齿无词可言,或者写了、说了,但不尽如人意,言词单调,表达肤浅。分析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缺少丰富的素材、深入的思考;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表达积累。而阅读恰好是他们的天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很多孩子很少读课外书,所以教师应从课文入手,因为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诵,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架设迁移的桥梁,通过引导,培养他们模仿写作的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其中,有些课文非常接近孩子们的生活,学完之后,我就让他们悟其法、学其法、用其法,仿写一篇作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留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是不够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阶段,让学生读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如果一直由学生随意阅读,没有目标,不加以引导,那么就很难有较好的收效。
作文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我们应相信“持久的兴趣”最终会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成就。
参考文献
[1] 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 王存宝.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N].中国教育报,2015,(12).
[3]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