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之探讨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之探讨

作 者:邓刚周 (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一完全小学 422100)

摘   要:农村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父辈大多数为外出打工一族,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认为子女只要身体健康那就如意了。对数学的教育更是糊涂,认为数学就只是算数,只要能进行买卖的计算那就行了,学生大多数是随意学习,这种随意学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自暴自弃”或“滞学”。这种“呆日子”的学习方式,根本没有效率可言。本文结合实际总结了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数学课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农村小学,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上数学课,这样极大地影响了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学困生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1.应付任务型:这些学生通常对问题探索没有主动性,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们的学习意识是"要我学"而非内在的"我要学"。他们的学习必须在老师或是组长的约束和监督下才勉强马虎地应付。
2.不知所措型:学困生往往对学习材料、信息及问题,表现为不知所措、无从入手。
3.不愿深思型:表现为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学困生偶有点滴收获就停止了探索、停止了思考,认为自己都会了,也不愿意再听取其他更多更好的思路及方法。
4.只重结果型:学困生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他们往往不愿经历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想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只是等待着教师或同学给出答案,给出结论。
二、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1.强抓课堂,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
课堂不单要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掌控在老师的视线中,经常听老师说:“我上课讲的很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透,原本想这次考试肯定没问题,但结果下来却叫人很失望”,归其原因是老师上课只顾自己的讲,不顾学生的听课状态,因此,教师在费心讲解的同时,更得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听课,让每个学生都掌控在老师的视线中,这样师会讲,生会听,课堂效果自然会好。
学生听课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小学生一般都很调皮,上课好动是很正常的事情,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纠正他们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要想学生认真听讲,坐姿很重要,需要端正小学生上课时坐姿(挺胸,看黑板前方,端坐,背手),通过日常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老师耐心的教导,是很容易做到的。
2.引入生活实例感受数学的实用
课本中的案例只供引入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讲完案例时,可根据知识点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谈讨解答,这样不但使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实用性,更激发了学习兴趣,如在讲二年级下册第三章《辨认方向》,认识路线一节中,老师可预先设计好家乡的路线图,上课就可用它来让学生认识常走路的路线图,学生对此决不陌生,也乐于去讲,学生刚开始讲时,只注重路线不顾方向,此时只需适当引导学生,学生会很容易的领会。
比如算账,在日常生活当中,家长都会给同学一定的零花钱让其去买小零食,所以会算账很重要,将小学的算术题引入到算账中去,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让其感受数学的用途,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一题多解,从小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在备课中,只要研究题就会发现一题可能不止一种解法,对于多种解法的题,一定要将各种解法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如:
班级统一为学生购买校服,每套男装38元,每套女装35元,男装,女装各买43套,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法一:
38×43=1634(元)
35×43=1505(元)
1634+1505=3139(元)
解法二:
38×43+35×43
=1634+1505
=3139(元)
解法三:
(38+35)×43
=73×43
=3139(元)
上述三种解法,解法一(分部法)是常规解法,但解法二,三(综合法)只有个别学生才会,通过分析讲解后两种解法学生思维马上会开阔,多讲多解题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形成多项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尽量培养他们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后续的数学题一般涉及面比较广,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不及早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才不会显得吃力。
4.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各种实体从直观角度吸收知识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授课即直观又有趣,它能直观的显示图片,物体及它们的变化等,有多媒体固然好,乡村没多媒体也不怕,我们的授课仍会直观有趣,要直观有趣,师生都得勤动手,如: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章,课前让学生找些直木条或硬纸条,固定它们的一头就可拿着玩了,学生在玩中便无意识的认识了角,此时课堂只需拿着做的图形讲角,学生就会很快理解,也明白了做学具的益处,多做学具,多找实物,课堂就活起来了。
5. 严抓作业,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作业巩固了当天所学内容,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贪玩的学生会将作业视为每天完成的任务,根本不思考就胡乱做着完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对这门课程便成为应付,对次学生应及时谈话纠其思想麻皮大意,敷衍了事,并要求思考后重做。如此反复学生便养成了认真思考,精心书写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学会反思、总结自己所学过的数学知识,一点一滴积累,逐渐养成勤思考,爱动脑,会学习的好习惯。
6. 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解题的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农村学生自己阅读数学的几乎没有。有些学生,只要是老师读完题目就会做题,否则是拿笔轻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教育实际,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展开教学设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加强对快乐数学课堂的研究,寓教于乐,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下主动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钟力顺.抓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3(60).
[2]董占奎.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都市家教,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