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国际知名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是基于游戏教育理论发展而来,具有运动季、团队学习、赛程表、成绩记录、决赛期和节庆活动六大特征。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启示是:体育教学要给学生最真实的运动体验,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运动能力、文化和热情的运动者。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内涵;调整;启示
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并正式创建的一种课程与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模式自1994年正式创建,至今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运动教育模式在经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地学校全面运动教育模式的成功实践后,许迅速风靡全球,俄罗斯、韩国、西班牙、赛普路斯、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已经逐渐把运动教育模式引入学校课堂。介绍和借鉴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促进体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形成我国特殊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鉴于此,本文就运动教育模式内涵、特征和对中学体育教学启示进行探讨,为我们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运动教育模式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为基础,以团队为组织形式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以比赛为主线,以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和同伴互助为教学方法,重在传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战术、规则、礼仪等,把学生培养成培养一名有能力(competent)、有文化(literate)和有热情(sportsperson)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切实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体验。
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有些体育学者认为体育课面临一些危机,如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动机降低,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等。1982年美国学者西登托普在澳大利亚国家运动竞技研讨会中提出运动教育理论,目的是要增加运动的参与人数和提升青少年儿童运动参与的正面态度。运动教育模式的概念架构是源自有些理论,依据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层次,朝向适应的社交心理、身体和认知目标发展。社交心理目标主要包括合理性的决定、竞争、习惯和规范,学生从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中西做合理性的决定,并利用运动竞赛增进技能和学习运动礼仪与发展历史。身体目标包括发展体能和学习运动技能,体育教师依据年纪差异和学生技能差异来选择场地、器材、规则、和空间等。认知目标主要包括运动计划和竞赛策略,因为每位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发展的运动计划和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团队竞赛策略的能力。
2、运动教育模式特征
运动教育模式主要有六大特征,包括运动季、团队学习、赛程表、成绩记录、决赛期和节庆。
2.1运动季
传统的体育活动单元以1-2周为主,运动教育体育活动单元设计的周数以4-6周为主,向对于传统体育教学单元,学生有更长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季节不同的体育活动来涉及课程。如每年11-4月为NBA篮球季节,3-11月为中超足球季节,体育教师可根据球季的时间来涉及单元课程,学生可以从不同运动单元课程学习到精熟的运动技能,同时学习到各种运动基本知识和比赛策略与技巧等。
2.2团队学习
运动教育中不以个别表现为主,而是强调团队合作学习。体育教师在分组时必须采用异质分组,确保每个团队水平旗鼓相当。即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差异,以能力水平作为分组的基本依据,避免运动技能高的在一组,运动技能差的在一组。
2.3赛程表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在赛季开始之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制作赛程表,教师根据参赛对外的多少设计恰当的赛程表,并在学期开始的前几周练习阶段公布赛程表和竞赛规程,让各个对外了解竞赛日程和竞赛规则,同时也让各队做好必要的技术练习和体能训练。教师安排没有比赛的队伍队员担任竞赛工作人员。
2.4成绩记录
在整个运动季中所有表演的记录是保留且对外公开的,不仅要确定赛季的积分和冠军,但也要告知学生在赛季中的发展。成绩记录是由专职记录员来负责,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包括比赛名次,距离,高度,时间,得分,失分,助攻次数,投篮(射门)命中率,抢断次数等。记录员将最终的比赛成绩汇总后,形成成绩册,移交给合适的人,如教师、传播者或统计员等。
2.5决赛期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经过分组循环赛后,挑选出7至8支队伍参加季后赛,夺取运动季总冠军,同时运动季随着比赛进入总决赛,整个运动教育也进入高潮阶段,季后赛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运动参与动机和增强自我球队认同感。
2.6节庆活动
庆祝活动是世界竞技体育活动中最常见最真实的活动,大到奥运会世界杯,小到地区体育比赛。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庆祝活动是运动季最后一个环节,是高潮部分,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氛围,与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相比,运动是真实世界的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对参与者运动的体验意义重大。而体育教师努力在于使每天的学习和竞争环境尽可能像庆祝活动一样真实。整个赛季的设计是以总决赛节日庆祝达到高潮,庆祝比赛成绩、学生表现、工作队表演和公平的比赛成绩的季节。
3、运动教育模式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3.1给学生最真实的运动体验
当前国内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强,运动自主参与比较差,抛开当前学生繁重的课程任务和令人窒息的各科成绩测试,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真实的运动体验,运动教育模式给我中学体育教学最大启示,可以引入和借鉴其教学操作流程,融入国内中学体育教学,采用大单元教学的项目教学制度,切实把运动竞赛引入教学,激活学生运动竞赛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运动竞赛中体验成长。
3.2 面向全体学生
运动教育模式中的异质分组形式,避免了各个团队成员在技术技能在差别,或技术强的分到一组、技术弱的分到一组现象,从分组上确保每组实力相当,确保运动季中团队竞赛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运动教育模式中并不像传统体育教学针对少数精英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突出)的教学,让部分相对较弱的永远无法获得教师、同伴认可,同时也让自己逐渐远离体育,这是我们体育教学中需要尤为注意的现象。学生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而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不合理安排,尤其是没有因人而异的教学造成学生体育边缘化,逐渐远离体育,学生远离体育更谈自主参与体育了。运动教育模式中的竞赛规则是可修改的,这种修改时教师根据教学对象身心特点,对竞赛的场地、器材和规则进行适当的修改,这种修改规则对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来说都极具启发性,教学的目的不外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技能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呆板的运动规章制度往往成为体育教学最大障碍。
3.3培养学生成为一名运动者
运动教育模式中,其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有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和运动热情的运动者。这种教学理念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呢?当前国内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由此折射到体育教学中的唯健康论、体质论,忽视了体育的全面树人功能。竞技比赛是体育中最具魅力的内容,体育教学中合理引入竞技比赛,以竞赛来吸引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提高其运动技术技能、传承体育文化和养成对体育的热情当学生掌握体育相关技战术技能、了解体育文化传统礼仪和对体育保持较高的运动参与热情,难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会下降吗?可见合理借鉴运动教育模式的项目竞赛教学模式不失为当前体育教学破除教学窘境的一种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Siedentop D, Hastie P A, Hans V D M. 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 (2nd)[M]. Human Kinetics, 2011:P3.
[2] Hastie P A, Martinez d O D, Calderón Luquin A.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port Education: 2004 to the present.[J].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 Pedagogy, 2011, 16(2):103-132.
[3] 李小刚. 美国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5): 161-165.
[4] 高航,章荣江,高嵘.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79-83.
作者简介
李强(1982-),男,汉,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