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议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浅议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作 者:张 玉1 张 瑞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451460)

摘   要: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服务更加及时准确、系统专业、便捷有效,这些新的特点都和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从单一向立体化转变、服务空间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等几个方面实现了服务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移动网络;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1、序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高校图书馆也是如此,积极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和方式,来为高校学生更好的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高校学生都通过手机来获得信息,阅读这些信息。针对这些特点,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积极的进行转变,不断丰富信息内容,优化信息的服务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格局、新方式。深入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研究,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和创新对策做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新特点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服务更加及时准确、系统专业、便捷有效,这些新的特点都和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差距。下面本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新特点进行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2.1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传播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用户在大众传播中,并非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接受者。只有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用户才会关注和了解。所以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认为大众传播者应该积极的探索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整合信息。从这个理论来讲,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就十分重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全媒体时代,每天出版的数目种类繁多,数量繁多。高校图书馆仅仅依靠每年采购一批书籍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对新信息的追求。所以现代很多高校图书馆迎来了改革,很多高校开辟了电子图书馆,方便高校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最新最全的信息。电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图书馆每周甚至每天都会购买一些电子图书,结合当今最新新闻和社会重大事件,来购买一些电子期刊,从而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2.2系统性和专业性
系统性和专业性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马太效应告诉我们,社会中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教育背景、知识储备以及工作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每个人对信息的喜爱程度和需求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高校也是如此,高校内部是人群的重要集聚地之一。大量的学生集聚,学生之间教育背景、性格喜好、家庭状况等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巨大的差异使得高校图书馆为了迎合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等学生的实际信息需求,就必须做到系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信息资源的使用中,学生需求不同,所以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信息需要,就要十分重视信息提供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2.3便捷性和有效性
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教授齐普曾经提出的最小努力法则认为,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最小努力法则支配,人们更希望通过消耗量最低,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去处理问题。根据自己的行为和习惯选择一个简单便捷的方法。这个法则适用于大部分人。当代学生也是如此,在寻找咨询信息的时候,同样希望用最小的时间和行为消耗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资源,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为了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在建立用户服务系统时,也会考虑到用户的方便有效性。资源的服务也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高校学生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所以现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无论是从地理位置选择,服务内容选择以及阅读空间、图书馆资源的获取方式等等都以提高学生的有效性和便利性为依据。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具有很强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分析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服务模式、服务空间以及服务方式上,产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高校学生提供信息服务,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服务模式从单一向立体化转变、服务空间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3.1服务模式从单一向立体化转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成功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向立体模式的转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主要是每年或者每几年购买一次图书,来增加馆藏图书量,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查询文献或者进行信息的咨询。所以传统意义上,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规模相对比较小,服务的范围也很有限,质量相对来讲也不高。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加,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现代图书馆开始了新兴的信息服务模式,只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从图书馆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十分方便,而且提高了效率。学生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图书馆借阅模式和信息搜索等方式搜寻信息。所以服务模式从单一向立体化的转变,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改变之一。
3.2服务空间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变
服务空间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变,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仅仅是图书馆内部的各个科室,各个借阅室和阅读室。这些实体的空间构成了图书馆的所有服务空间。但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空间则实现了从实体化向着虚拟化转变的趋势。现代的很多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全媒体的突破,增加了网上虚拟的空间,用户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电子图书馆,然后索取相关的信息。除此之外,很多图书馆除了丰富的图书馆藏之外,还增加了光盘、印刷物等资源,以及庞大的数字资源。所以各种数字资源将图书馆空间从实体转向了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空间。如在线图书馆,电子期刊以及和其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等相关服务,一下子将图书馆的资源增加了数倍乃至几十倍之多。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下很多图书馆还开辟了24小时自助服务,全面增加了图书馆的工作时间。
3.3服务方式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服务方式从被动向着主动的转变,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一种创新。传统的信息服务,是以图书管理员为中心,以图书馆的藏书为核心的一个服务方式。传统图书馆因为自己掌握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所以服务方式比较被动,甚至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坐等用户上门咨询。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彻底打破了这种服务方式。互联网背景下,一些服务方式的提供都以用户为中心,不断研发用户的信息需求,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自己的责任和宗旨。所以现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从被动向主动转化是一个明显的改变。
4、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增加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了服务方式,对高校学生更好、更便捷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表现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02):25-30;16-16.
[2]刘琳琳,郭涵,袁澍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方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20-23.
[3]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04):63-70.
[4]周建芳,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创新的逻辑与行动——以图书馆受赠创新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7):26-32.
[5]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05):29-32.
作者简介
1.张玉,女,19880105,河南许昌,本科,典藏与流通,助理馆员。
2.张瑞,女,19710726,河南郑州,本科,典藏与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