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常态下大学生学习挫折的表现及其对策

新常态下大学生学习挫折的表现及其对策

作 者:张 琦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重庆 400031)

摘 要:大学生学习挫折主要表现有过度焦虑、烦躁,厌学、逃学,攻击和自杀等消极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产生学习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主要是学生主观因素造成的。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学习挫折,应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定位能力,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挫折;原因;对策

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虽有改革和政策助推,仍给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在此压力下,学生们不可避免会遇到更大的学习挫折。学习挫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遇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学习遇到阻碍或学习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和消极的行为反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既要受到客观因素诸如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又受到个体自身的主观因素如智力水平、学习动力等的影响。因此,并非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一帆风顺,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但很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从而产生挫折心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心理变化起伏大,看待问题和做事情都带有情绪化的倾向。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挫折的研究,客观分析他们学习挫折产生的原因,从而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他们学习挫折的发生。
一、大学生学习挫折的表现
大学生学习挫折总要通过一定的情绪、行为综合表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焦虑、烦躁
在学习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适度紧张可以维持学习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但如果过度紧张,引起焦虑和烦躁,则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现实中,有的学生因为对学习成绩的不满意而感到失望,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怀疑,随之就会丧失自信心。有的学生因为多门考试不及格,对补考、留级感到恐惧,进而陷入紧张、焦虑、不安、焦躁之中。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挥,而且会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2.厌学、逃学
有些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由于不能正确的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就会对某一门学科、某位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因为这种原因引起学生逃学、退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攻击
攻击是学生学习受挫后,引起内心的愤怒,从而表现出的过激行为。攻击既有对人的攻击,如打架、谩骂、讽刺等,也有对当时周围的物的攻击,毁坏书籍、破坏学习用品等。攻击还可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直接攻击即对导致挫折的对象进行直接攻击,有的学生将学习成绩不理想归结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或教学态度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老师对他有偏见,故意和他过意不去,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有的学生就采取各种形式报复老师。间接攻击即指对导致挫折的对象不能或不便直接攻击时,便把积压的愤怒情绪发泄到他人或物上去,如有的学生将情绪发泄到朋友、家人身上,或是物品上,乱扔东西,烧掉或撕烂自己的书本,以解心头之气。
4.自残、自杀
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阻碍或没有达到学习目标时,由于心理调节能力差,而又没有老师或朋友的及时安慰和帮助,就会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冷,进而失去理智,通过自残方式折磨自己,甚至妄图以死来逃避失败。一般采取这种极端方式的都是遇到较大的挫折,如升级考试失败或不能拿到毕业证书等。
二、大学生学习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障碍或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既有客观因素,如恶劣的自然条件、来自家庭的压力、不良的学习环境、错误的评价方式等,也有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引起学习挫折的主要因素。现实中,有的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遭遇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对待,敢于面对严峻的现实,把困难看作是对自己的考验,把失败看作是经验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挫折心理。因此,分析大学生学习挫折的产生的原因,主观因素是关键。
1.自我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不少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认识还不够,往往过高的评价自己的实力,而对客观条件及相关因素估计不足,因而期望值定位在较高的水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高于其抱负值,就感到满足,产生成就感。如果一个人的实际成就低于其抱负值,就感到焦虑,产生挫折。实际成就愈是低于其抱负值,其挫折感就愈是强烈。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却要求在不擅长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其结果往往会造成对他们自信心的打击。
2.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不当
归因就是人们找出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不同的归因倾向对今后的行为反应影响很大。学习中的失败常常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实际中,不乏见到学生中的一些错误归因现象,一种倾向是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因为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逃避自我在失败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倾向不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缺陷与不足,强调各种客观因素,或把遇到的失败置之脑后,态度冷漠,不能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另一种倾向是“自我否定”,把学习中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于自身内部且过分夸大。一味地责怪自己,怀疑自我,否定自我,退却屈从,极度自卑,情绪一落千丈,自信心锐减,从而产生学习挫折。
3.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差
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学生,一旦被老师批评或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如遭到灭顶之灾,感到前途渺茫,同时自尊心遭受巨大打击,感到在同学中抬不起头。随之就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烦躁、忧虑等。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往往难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长时间限于失败的懊悔和沮丧之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4.适应能力差
学习过程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学生既要适应环境,如校园文化班级氛围等,同时也要适应老师。有些学生因为班上同学关系处理不好,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的学习状态。有的同学适应了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后,一旦更换了其他老师,不能及时调整过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影响学习。
三、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学习挫折的对策思考
1.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失败
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遭遇失败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关键是如何看待困难和失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成长。如果你放过这个机会,你就退化。”这里危机就是指“危险”加“机会”,一个人遭受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就是面临一场危机的时候。如果你对它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那么,遇到困难和失败就会惊慌失措,紧张痛苦;如果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认识到困难和失败是人生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一种挑战,并且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就能把困难当作进步的磨刀石,从而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谈话、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失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从困难中获得前进的勇气。
2.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清醒地认识,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兴趣何在,在集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才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因此,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的能力是减少它们遭遇学习挫折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正视现实,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估计,从而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学会信任他人、容忍他人,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将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3.帮助大学生正确的归因
学习中的困难和失败常常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倘若学生能正确分析,找出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外在与潜在原因,就能重新认识困难和失败,了解自我不足,消除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从而认清形势,及时调整自我行为,重新唤起新的希望。因此,家长与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哪些现象是导致失败的自身原因、可控原因、稳定因素,哪些因素是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困难和失败的真正原因只是第一步,如何去看待失败的各种因素,从而消除挫折感,就需要考虑经受挫折学生的个别差异了。所以在正确归纳时还要讲策略和艺术性,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其是对一部分心理承受力弱、敏感、内向、自卑的学生,则要调节他们在归因中的认识判断力。尽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上,肯定自身的能力,相信自我,把某些失败看成是任何人也难以改变的,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焦虑,从而使他们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不让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左右心境。
4.培养大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学习意志主要表现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调节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不偏离学习的目的。有相当多的同学很想提高学习成绩,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却缺乏坚持、自觉、顽强、自制的优良意志品质,以致使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个个地变成了泡影。学习意志品质好的同学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具有学习时不需别人提醒督促的自觉性;具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具有学习时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的动机,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带来巨大的动力;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在实现自己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在体育锻炼中,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小坤,张淑华. 大学生学习挫折表现及应对策略 [J]. 现代企业教育,2009(3).
[3] 欧岚. 论大学生挫折情绪及其调节 [J]. 渝西学院学报,2003(2).
[4] 李娜. 大学生挫折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卢飞.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
张琦(1982— ),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