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育都相对不成熟,班主任的作用更加明显,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任务的展开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为题,探讨了目前我国小学师生关系现状以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路,为促进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构建
一、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关系现状分析
(一)师生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以分数论成败的师生观大量存在,这种相对片面价值观往往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比较融洽,而学习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对于班主任教师的好感也就逐渐疏远,师生关系二异化化现象十分明显,这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判标准也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因此,从正确师生观的角度而言,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相对片面师生观应得到关注。
(二)对小学生了解存在不足
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不同个体,无论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班主任时常对于小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相对不足,对于小学生的了解简单的停留在学生档案之上,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发现的一些教学实践问题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差别化对待、个性化教育无法有效进行,因此,从对小学生个体认知程度方面,当前也是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个体关系无法深入进行的重要因素。
(三)交流沟通以及教育方法不得当
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个性突出、个体约束力有限、好奇心强都是该阶段学生的共性特点,这种性格和年龄特点导致了小学生容易犯错,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生日常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沟通和教育方法的得当性,一部分班主任教师容易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对严厉的教育和沟通措施进行教学管理,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叛逆心理以及个性特点容易导致这种教育方式的无效性,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慢慢的变得疏远起来,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无从谈起,鉴于此,适当和有效的教育沟通方法的应用也是十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应予以重视。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正确师生观的树立,应摒弃传统的过分重视成绩的观念,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破除师生之间的交流屏障,使得学生具有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意愿。班主任教师往往既是任课教师、同时也以班级的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都应做到适度的管理,形成相对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主动听取采纳学生合理的学习建议,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为整个班集体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尊重小学生的价值情感
如上文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明显的年龄性特点,教师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这种特殊的价值情感,正因为小学生个性突出、个体约束力有限,才使得小学生具有较好的受管束性,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必然阶段,另外,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才使得小学生容易接收来自课堂以及课堂外的事物,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鉴于此,班主任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相对单一的价值情感,在课堂之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后与学生进行主动交流,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性格差异性进行有针对的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情感价值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班主任教师作为“亦师亦母(父)”的角色,需要深入的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于能够更好帮助学生。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入手,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能力,毕竟小学生也是以学习为主的;其次,应从学生的生活情况入手,生活情况的了解应把握适度的原则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与家长的信息交流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再次,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入手,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得学生愿意与班主任及时沟通遇到的学习生活难题,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细致入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包容和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注重与小学生的交流技巧
对于交流技巧的应用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予以实施,小学生的社会成长经历有限,思想和动机往往简单,因此班主任教师应主动进行换位思考,“俯下身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本文建议,小学班主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主动进行交流,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的心理;其次,减少体罚性质的沟通,在教师管理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犯错,通过讲道理、重技巧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不足,积极鼓励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形成有效的沟通。
(五)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
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应尊重小学生成长和身心发育的客观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采取层次教学方法的运用,保障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针对学生猎奇心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度的采用一些小组合作等模式的教学方法。班主任教师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吃力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根据“木桶原理”,后进学生的进步对于班集体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应加强鼓励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应用,促进学生茁壮成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小结
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和学生关系为题,从师生关系现状以及和谐关系构建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班主任教师从树立正确师生观、尊重学生情感价值、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沟通以及教育方法的有效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葛春芹,董翠玲.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7):23+40. [2017-09-14].
[2]刘敏.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中华少年,2016,(19):274-275. [2017-09-14].
[3]洪晶.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06):114-115. [2017-09-14].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53
[4]包爱萍.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6):171. [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