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职业教育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浅析职业教育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

作 者:薛 彦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 471002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许多职业不断提高的复杂度和抽象性,学生可以通过激活和独立掌握专业和跨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动前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行为导向教学实质上创造出了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
        二、 行为导向法的特点
  1、教学目标。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2、教学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而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3、教师作用。
        行为导向教学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学习内容
  行为导向教学形式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而传统教学法是以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某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
  5、激励手段(效果控制)
  行为导向教学不是靠分数激励,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行为导向教学的实施
  1、教学过程步骤。
  行为导向型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提高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首先提高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又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脑、心、手的联合作用在轻松愉快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内化为能力,增长才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获取信息:学生独立获取任务计划和实施所需的信息
        制定计划:学生独立制定完整工作计划
        做出决定:学生与教师共同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决策。独立获取任务计划和实施所需的信息
        实施阶段: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根据任务情况可以共同完成或者分工完成。
        检查阶段:学生独立检查和评价工作成果。学生可以使用教师给定的成果评价书,也可以使用自己开发的检查工具。
        评价反馈: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评价的结果就是新的任务和目标
        2、真实性的情境。
  教学情境(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发生的情境)依据企业生产的真实情景来设计,或者说从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来选择,要求学习情景全面地、整体化地反映真实生产的复杂结构与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任务或项目。为了完成任务或项目,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3、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为导向的教学法。
  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即不是在教学的统一安排下,全体学生按照同一顺序和步骤完成多个学习任务,制作同一类型的工件,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单独或协作完成工作活动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终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协作与反思。
  在现代企业的职业实践中,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作过程的改组,一次性学习所获得的能力就需要不断更新,工作小组成为最常见的作业形式,反思和协作成为员工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环节:
  (1)确定任务要求,聚焦于学习者现有的主要学习障碍,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寻找相应工具;
  (2)小组作业,激发并连接学生原有经验,小组自行组织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行动和经历中进行学习;
  (3)展示学习成果,以具体的工作产品来表现学习成果,深入讨论工作产品以及完成工作/学习的过程;
  (4)反思学习过程,借助产品评价学习结果,检查并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
      三、 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不适应。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课才有好的教学效果,故有的教师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教师很难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的课前准备压力会增加。
   2、学生的不适应。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活动式教学显著增加,但在活动式教学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学习很难,学生的注意力难以维持。有的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较差,学习能力弱,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提高。同时,现在的班级学生人数多,影响课程开展。
  3、教材的不适应。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资源要求较高。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而不是为学生的学设计的,因而它适合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而不适合行为导向的教学。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简单的、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行为导向教学法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全新教育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形成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相信随着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这将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构建基于行为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吴建宁.
[2]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研究 2007年第9期 陈玲.
[3] 《德国职业教育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刘邦祥、吴全全(2007).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9). 柳燕君.
[5] 《论行动导向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 袁三梅,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