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知识型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充分的吸收理论知识,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小学这样一个培养基础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并及时加以解决,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也在积极展开课堂互动,但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小学阶段的基础又显得格外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积极思考:针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才能够保证课堂的实效。
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有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够维持不超过25分钟的时间,年龄越小的学生注意力越难以集中,反映在课堂中就容易导致学生落下重点知识。而数学这一学科本身连贯性较强,一旦学生漏了某个知识点,就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后续一系列的课程学习,这也就导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带领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而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目前,这依然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开展互动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性,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索,由此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
二、浅谈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
课堂互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之间同样也需要进行互动,以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有所获。而教师在积极展开课堂互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来调整教学方式。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师生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从古时候的尊师重道到如今所提倡的教学平等,师生关系这一话题一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关注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代,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开放,对教师这一角色,学生并不仅仅怀有畏惧、崇敬的心理,他们也希望能够以更加平等的方式来与教师沟通,尤其是对于心性淳朴的小学生而言。那么针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也要做好自身的形象建设,要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主动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学生时,学生也会以相同的态度来回应教师的课堂教学。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有关学习中,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种种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这一章的内容极为基础同时也极为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竞争,以四则运算为竞争题目,教师或者学生谁能够较为快速、准确的报出答案即为胜利。平等的师生竞争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近距离的了解学生的不足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生活经历缺乏,他们的空间想像力、运算能力等等都还在培养的过程中。而数学这一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如果自身缺乏想像力,就很难理解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定义、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证学生与课堂之间的互动,具体方式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描绘,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贴切的理解课本内容。同时,联系实际加以讲解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又一次回顾。
例如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有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教室为实例,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有关的“角”并且予以说明。相比于教师的讲解,由学生在教室这一实际场景中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更有利于学生课堂印象的加深,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力,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样地,在三年级下册有关于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以课堂为实例,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描述自己与教师的相对位置及方向,以此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有关概念。
3.团队合作,小组互动
学生的潜力总是无限的,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尚且不足,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受到禁锢,因此,小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将自身独特的想法与周围同学不断分享的过程中,既能够进一步检验自身结论的正确与否,同时与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发学生的潜力。最后则在于,小学生天性贪玩、喜欢与同伴交流分享,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督促,避免部分学生借课堂讨论的机会开小差。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节“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由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充分的学习相关内容。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角度不尽相同,课堂讨论则提供了一个多面讨论的平台,在小组的交流、探讨中,学生能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张白纸,需要教师仔细、严谨的为之涂上颜色,因此,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课堂互动这一环节。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一步能够提高课堂质量。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模式,在以提高课堂实效为目的的条件下,积极的开展课堂互动,保证学生充分、高效的参与课堂。
参考文献
[1] 白小卫.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学周刊. 2017(16)
[2] 崔晨光. 探究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7(09)
[3] 徐少鹏. 动笔标注,培养有序思维的良方——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