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

作 者:戴兴德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744000

  高等学校收费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自1997年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实行,一方面缴费上学制度的实施给高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布局不平衡、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高校在校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1],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状况更为突出。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的问题。贫困生资助工作也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保持学校稳定的大事。为保证和推动学校总体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高校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了“奖、贷、助、补、减”等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资助体系日趋完善,资助能力逐渐扩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资助效果,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资助工作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
  一、资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资助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个别资助工作人员不能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要求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不能认真地组织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导致部分真正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资助。
  2、贫困生摸底信息不够准确。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资助认定过程中首先考虑个人得失,过分强调自我,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格;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因家境贫寒或其它原因,心理状况较复杂,不愿向老师透露家庭真实经济状况,导致不能得到资助。
  3、跟踪和监督力度有待加强。以助学金为例,它是在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倾向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鼓励其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和对其进行人文关怀的双重作用。而个别受资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和诚信观念,获得资助后请吃请喝和过度挥霍等种种负面现象时有发生。
  二、资助工作的对策
  1、加大对资助工作人员和学生资助知识的宣传,切实把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学校应多次组织召开班主任等资助工作专题会,组织学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工作政策,动员和布置学生资助工作;各班级也应多次召开班级资助工作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学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班级资助工作。二是学校应采取多方位宣传,向广大学生宣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相互监督,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
  2、把好入校新生贫困摸底关,确保贫困生信息准确。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收集获取贫困学生的准确信息是关键,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基础,因此,各有关部门和个人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的准确、全面,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断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次序,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为实施资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但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在了解了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和措施后,就会利用资助工作人员不可能到其家乡对其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进行调查等认定软肋,编造、谎报其家庭真实经济状况,获取资助资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前移贫困生摸底关,从新生入校报到的第一天起,通过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交谈、填写相关家庭信息表等方式获取比较真实的资助第一手资料。
  3、加强跟踪调查和监督。学生资助各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对受资助学生的长期踪调查和监督机制,采取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反馈和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对受助学生本人及同班同学或同宿舍同学的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对存在弄虚作假、请客、奢侈消费、吸烟、赌博等现象的,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给予严肃处理,使各种资助政策和资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4、加强诚信、感恩、自强教育。学校应结合国家奖助学金等发放工作,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以“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营造明礼诚信、知恩图报、自强不息、文明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
  三、结束语
  总之,规范和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改进大学生资助方法,对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我们措施得当,工作到位,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和资金就能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  大学生资助体系:高校隐性德育资源中的重要一环  理工高教研究   2007.6(2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