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职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

浅谈高职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

作 者:赵海所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系 010011

        为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并着力培养出掌握化学制药工艺的现代化制药技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重任,面对市场对化学制药工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出熟悉化学制药工艺的高尖端技术人才,这种技术人才必须要不仅熟悉化学制药基本原理,还需要掌握生产工艺技术,更重要的是这种综合应用型技术人才要具有改革与创新精神。
        面对这样的要求,高职化学制药工艺课程必须要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一体化教学内涵及意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将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相统一。一体化教学的深刻内涵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反馈到理论,进而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知识。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学科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重点不是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而是一个学生的记忆力。这就严重影响了一个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的发展。就现时而言,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理论水平还应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为此,一体化教学的意义已经逐步凸显:通过一体化教育,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职化学制药工艺存在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理论课与实践课一直是教材、教师相互脱节,各成体系,互不联系,理论课在封闭的教室内完成,实践课就孤立的在实训基地或者实验室完成,这样长期脱节的情况已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不上,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于理论教学薄弱。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建立高职院校化学制药工艺教学的一体化教育。通过一体化教育,可以改变目前以理论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将曾经平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形成理论带到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和谐教学局面。
  高职化学制药工艺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制药类专业化人才,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归根结底原因在于非一体化教育的局限性与制约性。讲解、操作与实验等内容虽然均有涉及,但是缺乏整体观,同时,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高职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高职教育必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就必须要加大发展力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真正建立起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与策略。而高职化学制药工艺课程一体化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首先,注意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培训。一体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而在实践环节中,也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教学过程,实践地点与实践内容都是多年传统不变的,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提高。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往往是分开的,从教育者层面就不具有整体性,这就更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硬”分离。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发展化学制药工艺类实践要求特别高的学科,必须从教育者入手,增强教师本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双师型”教师。只有当教师的能力水平与思想观念得到改变,学生的一体化教学才能实现。
  其次,高职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由于高职院校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各院校自身的软、硬件配备水平,学校发展的理念和水平,领导者的思想,教师的水平与能力,学生本身接受教育的水平与能力等等均不相同。这就需要不同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利用理论教学器材与实践教学仪器,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现场应用、体验成果等内容与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最大程度地保证教与学、知与行相统一,在提升学习气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理论教育时,可以采用大班、多人,集中教学。理论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将所有内容一次性全部记住,而是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接下来的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方法等。而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将学生拆分成若干组,由教师指导,同时进行,这样,可以确保学生不相互模仿或替换操作,可以及时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实践课开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端正思想。实践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多取得一点学分。而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制药工艺专业学生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由于现代企业追求的是企业的效益,对于毕业生,企业要求的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如果缺失实践教学,将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就业。当学生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后,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对待的思想。
  在实践课开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教学过程,往往受到仪器、设备等限制,从事同一科目操作的学生人数有限,更多的是分成若干组,进行多科目操作,然后小组进行调配,进行未操作科目的实践。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样的科目操作中,可能遭遇不同的问题,不同.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科目,引导学生设计科目串联,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实践。
  在实践课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由实践回归理论。实践课的结果,与理论教学的描述是否一致,不一致的问题是因何产生。敢于用实践质疑理论,才能使得这个科学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学生的水平有限,不能达到这个高度,但是,通过实践质疑理论,从而进行理论的再钻研,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在课后,回归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考取化工制药类证书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 、高职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确保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做到一体化教学,每一个教师都要具备“文武双全”的本领。即:能从事理论讲解,又能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思想的延续和教学的整体性。
  2、要把握理论教学尺度。正如先前所述,理论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一味记忆,而是用理论这把钥匙打开实践及延伸教育的大门。理论教育并非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而是通过理论教育,串联到实践操作上,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完善、去提高。
  3、经常总结,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实践的结果与理论知识的相互统一是一体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经常总结,通过研讨会的方式,交流经验,由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以此反复,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
    高职院校?化学制药工艺一体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领导重视、教师引导、学生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能保证毕业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芸,毛金银,邬瑞斌.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化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01).
[2]陈学玲,靳玉喜.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与设计[J].华章.2012(15).
[3]施哲明.浅谈化学制药类公斤级研发生产装置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4]何洁,余勤,刘文洪,吴昊,赵伟春.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J].药学教学.2011(06).
[5]胡庆华,张蔚萍,陶春元,喻国贞.新形势下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前沿及趋势[J].广工化工.2009(10).
[6]马晓东,李楠,边庆花,徐欣媛,侯士聪.农林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