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每个阶段的计算都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无论老师如何强调学生做错计算题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很多教师都把这仅归结于学生的粗心大意,但我认为学生计算能力难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密不可分。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影响因素;对策
一、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
1.基础不牢靠
数学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其主要包括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各类运算法则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被削弱,甚至有部分小学减少计算教学的课程,鼓励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这种做法虽然迎合了时代的发展,却并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漏洞,导致学生的计算基础并不牢靠,其集中表现为学生对计算的法则认识不清,对计算的相关概念认识模糊等等,这就从基础上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偏弱,无法适应数学环境。
2.意识较差
同时学生计算能力较弱也受到其主观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当代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多数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草稿纸也没有准备,长期依靠计算器,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得生疏,降低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的是,学生如果对计算器产生一定的依赖心,当学生失去计算器时容易产生手足无措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虽然拥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但在计算中却经常出现主观上的错误,其主要表现为粗心大意等等。这类学生通常思维较为敏捷,但却在主观意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其没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二、不规范的草稿书写造成计算错误
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都是数字抄错、运算符号看错,看似粗心,实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使然,学生在数学作业的书写方面没有引起我们老师的足够重视,很多数学老师仅仅关注学生做题的结果,长此以往,造成学生的数学作业比起其他学科要马虎许多,尤其是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草稿本,字更是不能见人。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很多数学计算需要草稿但我曾在班上调查发现,准备了专门的草稿本的学生人数少得可怜,很多学生就在书本的空隙处打草稿,所以那些数字写的大小不一,数位摆的不对齐,造成计算中的数位错误,有的学生甚至在课桌面上、手心里打草稿,模糊程度可见一般,不是这里看错就是那里抄错。针对以上情况,我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开始尝试规范学生的草稿,不但规定人手一本草稿本外,还对草稿本的书写作了规范,包括数字的大小,不允许出格,要求草稿按顺序排列,并且标上题号以便于检验。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计算错误,我首先检查他的草稿书写是否认真规范的,让他自己检查错误,草稿不规范的,让他把当天作业在草稿上重新规范完成,另外,我还不定期地检查他们的草稿,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规范培养,我班的学生计算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期末考试时,计算题的平均得分比另外几个平行班的平均得分高出了将近4分。现在,规范的草稿本、规范的竖式在我校的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全体数学教师的认同。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教学法,穿插着实物演示进行教学,使学生记住表象,再通过表象联想到所关联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方式,学生会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到“减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课前准备了五根铅笔和五块橡皮,这些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东西。在上课的时候,笔者先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发奖品,大家看这是什么?”把铅笔和橡皮展示后,请学生数一数一共几个,铅笔和橡皮各有几个,笔者把其中的一块橡皮送给学生,并问学生:“铅笔和橡皮各有几个啊?”学生纷纷回答四个和五个,笔者再把铅笔送出去两个,问学生:“铅笔、橡皮各有几个啊?”在得出准确答案后,笔者继续问:“刚才我送出去的铅笔和橡皮可以用减法公式表示出来,有同学会吗?大家想想怎么表示呢?”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正确的减法计算算式,也很容易地理解了减法的概念,体现了直观教学的原则。
2.巧设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课后练习对于数学计算来说尤为重要,课堂无法进行详细的运算练习,必须要进行课下练习来巩固知识点,优化计算方式,发现适合自己的算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结合现实生活,使练习题具有趣味性和学习价值。例如,在讲解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假设你们家里有一个长方体塑料盆,长为4 分米,宽为2.5 分米,高为2 分米,盆内装有一些水,水的高度为1.7 分米,妈妈准备把2.4 千克的小西红柿浸泡在水中,盆里的水会溢出吗?如果不会溢出,再加多少立方分米的水就满了?如果会溢出,溢出多少立方分米的水?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
3.注重对学生意识的调节
最后,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主观意识对其计算能力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初步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要在计算后要求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计算错误并改正。其次,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惩罚机制,针对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的处罚。实践表明,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计算错误感到惋惜,但却没有足够的动力约束自己。因此,教师可以规定,在练习和考试中出现明显计算错误的学生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这种惩罚机制将对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行约束,使其更加重视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更加细心。
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算理的理解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但是我们如果能逐步培养学生建立简便计算的意识、利用估算检验结果的习惯,再加上对学生作业态度的严格要求,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的计算水平一定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
[2]李红娟.浅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
[3]周芳.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因素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