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策略与实施

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策略与实施

作 者:连华英 殷军威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 264300)

摘   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统一内容,统一数量,模式固定,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和灵活性,对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可能“吃不饱”,起不到深层练习的效果。文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初中语文分层作业的可行性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分层;策略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具有巩固与延伸、培养与发展、反馈与交流等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是这样布置作业的:课后练习题第XX题或者把字词、注释抄写X遍……这样的作业统一内容,统一数量,模式固定,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和灵活性,对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可能“吃不饱”,起不到深层练习的效果,这种简单的重复也会浪费这些学生的许多时间。而“把第X课的所有练习题做完,XX时间上交”这样的作业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有的习题太难,他们根本无法独立解决,在“限定的时间上交”的要求下,有的习题不是空白或乱写一气,就是照抄别人的作业。上述的作业形式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简单化的作业模式,无法因材施教,学生面对作业感到的是压力和困惑,因此敷衍作业照抄作业或者干脆不交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要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呼唤作业的分层布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一、依托先进理论,拨开作业困惑
最近发展区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通过联系簿、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书信等载体给学生写评语,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二、实施策略方法,初探分层雏形
1.指导学生动态分层
动态分层,是指在考查学生基础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A、 B、 C 三个等级。A 等: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较强。B 等:对学习有一定兴趣,学习成绩中等,求知欲比较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学习主动性一般。C 等: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差,缺乏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学生要进入哪个层次以自愿报名为主,教师适当调整为辅,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每层学生人数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组,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
2.分类评价学生作业
对三类学生的作业不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作业组,具备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A等(优等生)评价从“严”,对B(中下生)评价放“宽”。对A等生的作业,采用分类竞争评价机制。让优等生与优等生比作业的速度(可请家长协助监督计时),比作业的质量,改变那种书写认真,答案正确就给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等生的作业,在优等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对B等的作业,在完成基本作业的情况下,超额或挑战A等生的作业,做全对加2分,挑战不成功加0.5分给予鼓励。
C等生的作业,做对就可以给满分;超额或挑战B等生的作业给予加分鼓励。作业做错了,暂时不打分,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有时,学困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明白,针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再设计同类题型让他们补做,练一次,进一步,再练一次,再进一步,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他们通过反复作业,从日益提高的学习成绩上,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单元学习评价中,采用统计本单元加分情况来作为单元成绩附加分,从而激发起孩子的学习欲望。同时,依据加分情况不定期的调整各组成员。例如:优等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如果在平时的听写测验中多次出现失误,就会调整到B组;学困生组的同学如果通过努力,基础巩固到位,就可以调整到B组。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鼓励机制。
3.以现代教育手段支持作业分层的完成
在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完成作业有难度的同学,每晚八点以后可进入班级微信群,可直接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观看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尤其是写作教学中,利用班级博客群,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作业发到班级博客群,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浏览第,发评论,老师也可在博客群中对学生的作文作业批改点评。
三、落实不同课型,凸显个性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而语文教学因其自身学科特点,教学中涉及多种课型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现代文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种不同课型具体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现代文阅读教学
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我们应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夯实积累,又要兼顾到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提升,切实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例如《背影》(初二下册)一文,在课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A等:记忆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并理解其含义:
交卸   狼藉   蹒跚   颓唐  琐屑   不能自己
B 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C等:以父爱为题,写一个描写片段,注意仿照原文运用细节描写。
这样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生的不同学情,作业的难易程度呈现出不同的梯度,既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同时兼顾到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的考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要求: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要求。如果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好学生学有所获,让差学生也能达到这个目标,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分层模式就成为全面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以初三文言文为例,初三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都是两个单元,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这就有一部分同学学起来比较吃力,跟不上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分层作业,减少一部分同学的学习负担就成为迫切的需要。
具体做法如下:
在讲完文言文《三峡》 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A、朗读并背诵课文,整理重点实虚词。
B、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写景词语并赏析。
C、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请尽量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提问交流,要求有感情)
作业完成后,面对学生精彩的作业展示,内心充满成就感,同时,贴近每个层次学生实际的作业内容也给学生们带来自信。
3.写作教学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是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内容。作文布置下去,许多同学的作文参差不齐,有的语病百出,毫无章法可言。究其原因,我们不难想到,学生由于先天资质以及后天积累的差异和不同,我们怎么能要求他们达到同样的水平呢?因此在写作教学上采用分层设置作业的方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特点。
如《阿长于山海经》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写作训练:
A等:
仿照文中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试着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父亲或母亲做片段描写。字数200字左右。
B等:
《背影》中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位朴实的父亲的背影,也已深深铭记在儿子的心中你心中最深刻的背影是谁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以“背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要写出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600字左右。  
这种写作训练的分层设计,很好的适应了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对于写作水平相对薄弱的同学,为他们降低难度,只作简单的人物片段描写,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完成篇章练习。同时正是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对文中父亲以及刻画人物方法的熟悉掌握,因此仿写便降低难度,因此实际操作时便能得心应手,信笔拈来,学生对写作也没有了畏难情绪,变得喜欢写作,甚至期待写作。
总之,作业分层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学习,并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使有明显差异的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和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分层作业是一种比较有价值的作业方式,它既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分层作业的理论和做法尚不成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行动起来,深入探究丰富多元的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教学科研之路上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