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落实一些具体的措施。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原则上应该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化原则、学生全面发展原则、班级管理主体性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制定良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和制度、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实施家校合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原则;策略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有学生构成的组织团体。从组织管理学角度看,要想让组织发挥更多的效力,应该构建良好的秩序,制定共同的目标,让各个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从组织学角度看,要想让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其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还不成熟,需要班主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因此初中班主任管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对初中班级进行管理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智慧和策略,为此本文以自身掌握的班级管理理论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探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应该遵守的原则
初中生有自身的特点比如缺乏纪律性、正处于青春期等,这些特点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遵化一定的原则。从基本原则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一)班级管理制度化原则
班级作为一个有几十个学生构成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诉求,这些个性和诉求,有些是合理诉求,有些是有利于个体成长的诉求。但是因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也会出现一些影响班级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不正确诉求。为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应该通过制度化设计,让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制度的约束和引领[1]。通过良好的班级制度对初中生的约束和引领,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这些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卫生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帮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二)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不仅仅重视学习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强调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看待一个人不仅仅是看他的学习成绩,还会看他的能力,比如组织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为此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不能单纯的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班级管理[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潜能,需要班主任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秉性和潜能,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层次要求,让学生在班级中得到成长。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不是打击异类,而是为了让学生潜能得到发挥,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待差生应该通过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制度约束,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途径和空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三)班级管理主体性原则
从组织管理学角度,为了减少组织内耗,应该让成员成为组织的主人,让成员自己主动的融入组织,这样才能有利于组织管理。班级管理也一样,如何能够在班级管理中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他们形成主人翁意识,这样才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实施。比如在日常生活、学习制度制定、活动的开展等班级制度的制定上,应该发动学生,通过老师提议,有初中生借助于班会进行讨论协调,当大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班级文化和班级制度,这样会增加他们对班级文化的践行和制度的遵守。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初中班主任除了遵守以上基本原则之外,在开展管理中也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通过原则与措施的落实,让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一)制定良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和制度
班级作为一个组织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组织目标,这个组织目标就相当于轮船在大海航行中的灯塔,它能够指引学生行动的方向,不至于因为没有组织目标,导致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制定目标时应该分层次性,从班级角度应该构建班级总体目标,各个组别构建小组目标。从时间上看又分为短缺目标和长期目标。让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比如从学习上应该建立年级成绩总目标,卫生保洁目标[3]。为了让目标落实力度更大,应该构建配套的制度,让这些制度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准绳,形成凝聚力。有了制度制定,还需要强调制度的落实,对于违反制度和纪律的行为,应该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规劝和惩罚。让班级管理有制度形成方圆。
(二)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虽然不是外显的班级制度,但是他会形成强大的班级氛围和舆论氛围及道德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发挥班级管理的软文化力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进行班级文化构建中可以借助于班会、墙体绘和板报、各种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让良好的信念、价值观、态度逐步渗透到班级文化中,形成班级文化的灵魂。实践证明,班主任如果能够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管理起来非常轻松,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班级管理混乱困难,而且师生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加。因此班主任工作应该把一定的工作重心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
(三)实施家校合作
从宏观来看,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与社会、学校和家庭有紧密联系的,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生活圈子主要是学校和家庭,这样对初中生的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与学生家长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出发,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借助于家校合作的合力,增强对初中生的管理,增加班级管理的效果。在家校合作中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学困生,这些学生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在校出现学习成绩不够好,行为不太端正的情况[4]。这些情况的出现背后都有原因,如果不能寻找到原因采取单一的强制措施,只能让学生推向极端。为此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管理时,应该试图寻找到导致这些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多与家长沟通,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学困生转化。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为思想不成熟,价值观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些思想和行为还不成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难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初中班主任应该遵照相应的原则,实施可行的策略,才能有助于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冷传友. 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管理[J]. 吉林教育,2017,(32):134.
[2]凌双凤.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2016,(36):182.
[3]刘传丽. 加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分析[J]. 新课程(中学),2017,(03):78.
[4]张植锋. 探析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时代教育,2017,(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