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 者:张晓艳 徐清亮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属性,本文归纳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认知度、践行度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提高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思形态认同;问题;策略

一、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高职学生本着就业为先的求学目的,在就业方面投入的热情极高,却缺少对政治以及社会活动的热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不主动,对政治性活动不热心,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不是很感兴趣,在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中主要表现出厌学、没有热情、参与度低等等状况。
(一)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
在对信仰内容的调查中有发现,在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但其中仍有部分学生信仰金钱万能、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错误信仰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理论了解上,极少数学生有过深入了解,大部分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度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手机、固定电脑、平板电脑等网络媒体,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是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时,更多的是社交、观看影视作品、玩游戏、购物、关注娱乐八卦、体育新闻,往往忽视其中包含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
(三)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经验,知识层面比较欠缺,基于单纯理论学习而确立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往往还只是浅层认同,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深层认同。比如:入党的动机方面。部分学生渴望入党,写入党申请书,参加积极分子培训班,但是从认识上并没有深入了解党的性质及党员的责任。
(四)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度不高
只有在实践中来检验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践行度才是衡量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否的最终标准。高职院校学生大约有一半以上高职院校学生持正确态度,保持坚定立场的,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但又有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坚持原则,保持正面立场,有的学生报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这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偏离了正确轨道。
(五)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警觉性、敏感性和鉴别力不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影视等媒体,文化交流等方式向我国传播经济、政治、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以至于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奉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崇尚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皆需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强烈的政治警觉性、敏锐性和鉴别力来抵制和消除。
二、提高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策略
(一)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内容
1.与时俱进,实现创新与继承相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它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断丰富自己、修正自己和发展自己。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如果不能创新与继承相统一,就无法有效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2.贴近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与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走自己的路,用实践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让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还需通俗化,也就是语言表达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理论,来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
(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方法
1.黑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黑土文化,反映黑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纪念馆、名人故居、旧址、烈士墓等,是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爱国情感,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阵地,是弘扬黑土文化和时代精神,向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开展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重要通道。
2.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今天的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性调动起来,积极、主动、自觉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一种直接性的、注入式的教育方法,表现出教育目标明确、教育主客体固定、教育效果显著等特点。隐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一种间接性的、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的教育。因此,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方法,要在切实完善显性教育的同时,将“有意识”的“注入”这种显性教育和“无意识”的“熏陶”这种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晶梅,孙敬人.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特征及教育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5-18.
[2] 曹俊萍.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探索[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3) :37-38.
[3] 王广胜. 当代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及应对措施研究[J]. 理论实践,2015.02.025.
[4] 秋石. 有人热炒“宪政民主”目的是取消党的领导[J]. 求是,2013.10.16.
作者简介
张晓艳(1992—),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徐清亮(1969—),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