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分析

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分析

作 者:余 扬 (湖南省长沙市保险职业学院 410000)


摘   要:素质教育推进使人们开始重新的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始重新审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一些有关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滑的报道更使人们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作用,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阐述了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为职业院校如何有效的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职业院校的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有效建议

一、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职业院校中,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主要通过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存在,而且这些课程大部分集中在前两个学年,学分所占比重也十分的小,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由文科院系的教师负责教授,课程基本上都是以艺术、文学等作为主题,教学的目标就是传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工具性的目的远远的高于它的人文性。综合当前的职业院校的人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数教师还没有改变自己的旧式观念,学校的办校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人才,这使得学校基本上以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为主,人文素质教育只是被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具体到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就表现为只注重人文课程中的人文知识的掌握,偏重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而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被忽视,而且表现在学业评价中也是一人文知识的考察为主。
(二)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职业院校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重视理论的传授,未能认真的考虑学生的真实的情况和需要。
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包括人文知识的传授、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实践环节的体悟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基本上就是按照将学科历史、各主流学派观点等内容讲授人文课程,这些理论不但距离生活遥远,使学生很难有切实的感受,而且它在讲授时没有与现实的生活结合,缺少对现实问题的探讨,缺少对知识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是非道德理念的挖掘以及对学生的渗透。
(三)教学方式
当前的一些职业院校的人文课程中,教学所采用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下边的学生却昏昏欲睡,而且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一般都准备了标准答案,根据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实践改革分析
(一)在教育理念上,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在新时期,我们要培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的人才,因此,教师们在教育理念上需要高瞻远瞩,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来代替过去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追求的应试教育观,除了交给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导向,彰显教育的人文本质,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良好的人文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课内容组织一些人文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教材中人文内涵的提炼,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材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从教学规律出发,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背后的人文内涵紧密联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人文思想贯穿于教学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教育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采用百分制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检验和评价,这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重结果而蔑视过程,不仅会严重打击和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只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度进行检验,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则无从考量。现代的教学评价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重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及其情感、态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相对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进步,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利用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尽量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除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外,还要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变化,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四)在教育方法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现代人文教学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塑造拥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因而培养出来的人人文素养大都不高,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知识获取的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开展现代人文教学。
(五)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而不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要借鉴人本主义的观点,做到以人为本,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来对待,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避免打击学习积极性,在点评时注意方式方法,营造民主温馨、良好互动的人文氛围,避免重复“一言堂”的老路,尽最大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同时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耐心仔细的引导,不用歧视的眼光和讥讽的语言对待学生,正如人本主义的代表罗杰斯所说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的前提。教学形式可以多元化,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采用,可以划分小组,组织演讲,编制情景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结束语
人文素质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知识的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由于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学校教育的工具性特点突出,使得素质教育的推进阻力强大,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虽过程崎岖,但前途是光明远大的。我们相信在学校以及师生的努力下,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必然会突破重重阻碍,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兼顾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出完善人格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艺瑗.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
[2]张化夷.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22-23. [2017-08-23].
[3]赵玉芬.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02):62-64. [2017-08-23].
[4]赵惠霞,王敬艳,李乖宁.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0):93-94.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