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智娟1 孙春菊1 吴胜男2 黄艳爽1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想要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就应当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且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代相挂钩,良好的德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建设有积极的作用,是当下较为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本文就将根据我国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整个德育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寻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对整个高中德育教育的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教育体系
一、序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挑战。新时代,对于高中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在逐步地建立,快速变迁的社会可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提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教育。当前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整个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发挥德育教育应有的效果。本文即将针对这一现状展开论述,希望能给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当前我国高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德育教育的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教育部门和中央政府推出了许多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文件,但整个德育教育的体系并未成形。在德育教育的文件中,内容的表述也比较的模糊,大多文件只是在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展开相应的德育教育,没有列出具体的做法和应当采取的措施,政府也没有在这方面施加强制力得到要求。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高中德育教育的体系还只是一缕灵魂,没有实际的建构。
2.高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高中德育教育在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内容本身与时代相脱节,没能及时的对新的时代现象展开思考。另一个就是高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与高中生的身心状况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所采用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这种泛式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成长发育的心理状况,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3.高中生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高中生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尽管经过多年社会化的过程已经习得了各种观念,但是在理性判断、道德素养方面的建树还有待加强,部分高中生不重视德育教育,认为德育教育可有可无,这样消极的态度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成效。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也不够重视,在高中阶段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尽管当前已有很多教育者意识到了德育教育和德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高中的课程安排问题,导致德育教育的时间有限,教育体系的建设面临困难。
三、高中德育教体系建设的原则与依据
1.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原则
首先,在建设德育教育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和高中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注重整体与阶段之间协调和过渡。德育教育体系本身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随着人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核心,每个阶段之间会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影响,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成的道德系统。在高中阶段展开德育教育,要将高中三年的时间视作是不同的阶段,在建构德育体系的时候纪要保障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又要保障各个阶段之间的适应和过渡,将整个德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过渡和深化。
其次,德育体系应当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宣扬传统美德的时候也适当的与新时代的精神进行结合。高中生是我国发展的新兴力量,如果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新时代的各项事物,必然会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如果与当代的精神相脱节,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难度。综上所述,在展开高中德育的时候要积极的学习过去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要与新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把握好时代发展的动向,增强德育的时代感,丰富德育体系的内涵。
之后,德育体系的建设还要保障人文与科学并并重。人文强调的是理性,在展开德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个体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科学代表的是客观性,在展开德育,构建德育体系的时候应当注重科学的世界观,尊重客观规律。对于高中的道德教育而言,一定要遵守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原则,使得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并重发展,从而在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德育体系的构建应当是灵活与稳定共存的。所谓德育体系的灵活,其实就是指德育体系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德育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德育体系本身的宗旨是恒定不变的,整体的教育仿真和教学观念是确定的,在高中阶段所面临的受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德育教育是稳定的。在德育体系构建和实时的过程中,要根据发展和需求的不同来进行适当的调节和维稳。
2.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依据
第一,要以德育的目标为体系建设的依据。任何体系的建设都是有目标有目的,德育体系的建设也不例外。我国高中德育的目标就是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认同感,加强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担负的责任。在明确了德育的目标之后,就要依据目标的指向对德育体系的框架进行填充,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服务于德育,实现德育的最终目标。
第二,要将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作为体系建设的依据。“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对高中生展开到的教育就一定要全面的考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内容对其展开教育,整个高中德育体系的建设也要服务于高中生的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开始深入,但是总的来说,各项能力都均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成熟,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是比较矛盾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比较的片面,很容易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展开德育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他们的心理变化,在其矛盾和偏激的时候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第三,要将时代的发展作为德育体系建设的依据。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是不同的,对于道德的规范和界定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时期,高中生的思想也是有所变化的,所以在构建德育体系的时候,务必要将时代的发展情况作为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与时代相适应的德育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去认识和接受,取得的效果也会是更加突出的。
参考文献
[1]李满苗,张和仕.创新教育论[J].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32-35.
[2]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28-140.
[3]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63-309.
[4]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
[5]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43-244.
[6]万文涛.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与学校德育[J].江西教育科研,1998 (6).
[7]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J].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
[8]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学2002 (8).
作者简介
卢智娟,1983年1月13日,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 中学一级, 动物生物技术;孙春菊:1969年12月18日,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 中学高级, 德育管理、化学教学;吴胜男:1984年9月29日,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 中学二级, 外语;黄艳爽:1984年8月,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 中教二级, 地理。